1930年的清华园,28岁的周培源已是物理学界的年轻翘楚,可感情生活却一片空白,被朋友们笑称“大龄剩男”。某天,几个好友半开玩笑地掏出一沓照片,让他挑个媳妇。他随手翻着,没啥期待,可突然一张照片让他愣住,眼睛一亮,指着说要她。 周培源这人,1902年出生在江苏宜兴,家里不算有钱,但老爹是秀才,硬是咬牙供他念书。他从小就聪明得不行,尤其数学和物理,脑子转得飞快。1919年考进清华,从初中读到大学,成绩一直拔尖。1924年毕业,靠着好成绩拿到了庚子赔款的留学机会,跑去美国混了个物理学博士。在芝加哥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他跟着一堆大牛研究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1928年博士学位到手,还拿了个最高荣誉。1929年回国,27岁就当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学术圈里谁不夸一句“年轻有为”? 可这家伙在感情上,真是慢得让人捉急。那个年代,28岁没结婚的男人,多少有点“剩”的意思。朋友们看他整天埋头搞研究,家里连个女人的影子都没有,急得跟啥似的。1930年某天,几个哥们儿凑一块,带点调侃带点认真,拿出一堆照片塞到他手里。照片里全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校花,一个个长得漂亮又有气质。朋友说:“老周,别光顾着研究公式,挑一个吧!”周培源本来没当回事,手指随便翻着,眼神懒散。可就在翻到某一张时,他停下了。那张照片上的女孩,长得清秀,气质特别,像有股灵气直往外冒。他抬起头,指着照片说:“就她了!”朋友们围过来一看,乐了:“眼光不错!”
这个女孩叫王蒂澂,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不光人长得好看,学问也不差,性格还特温柔。朋友搭线,两人很快就见了面。初次见面,周培源有点紧张,王蒂澂倒挺自然。两人聊着聊着,发现彼此都喜欢读书、研究学问,越聊越投机。王蒂澂身边其实不缺追她的人,可她偏偏看上了周培源的真诚和才华。没多久,两人就决定在一起了。 结婚后,日子没那么顺。刚结婚没几年,王蒂澂得了肺结核,那时候这病跟绝症差不多,治不好就得等死。周培源急得不行,放下一堆学术活儿,天天跑医院、找药。有时候下着雨,他骑车到处买东西,回来时衣服湿透了,手里还攥着点小礼物,想哄她开心。在他死磕到底的照顾下,王蒂澂硬是挺了过来,病慢慢好了。这事儿让他们的感情更深了。 后来抗战打起来,北平待不下去了,周培源带着全家跑到了昆明。那地方条件差,吃的用的都缺,他却没抱怨过,照样在西南联大教书,带出一堆厉害学生,比如后来拿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日子苦归苦,他跟王蒂澂互相撑着,感情一点没淡。到了晚年,王蒂澂瘫了,走不动也起不来。周培源都80多岁了,每天早上还推着轮椅带她晒太阳,手握着手,低声说些贴心话。他说过,这辈子就爱她一个,六十多年没变过心。
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早上锻炼完,突然发病,倒下了。王蒂澂就在旁边,眼睁睁看着他走。她习惯了他每天的嘘寒问暖,现在啥都没了。她盯着他,眼泪止不住,心里全是空落落的痛。他们的爱情,从1930年一张照片开始,走过病痛、战乱,六十多年没散,直到生命尽头才停下。这不是啥轰轰烈烈的浪漫,是实打实的陪伴和守着。 说到周培源的为人,他不光是个好丈夫,还是个好老师、好学者。他研究物理,搞出不少成果,后来还当了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他教学生特认真,杨振宁、李政道这些人,都受过他的指点。他这辈子,事业和家庭都没落下,硬是靠着一股韧劲,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王蒂澂呢,也不是光靠脸吃饭的人,她有自己的学识和想法,陪着周培源吃了不少苦,却从没拖过后腿。俩人互相扶持,把苦日子过成了甜的。 这故事听着挺简单,可细想想,又挺不容易。那时候的人,活得比现在艰难多了,生病没好药,战乱到处跑,可他们愣是把爱情攥得紧紧的。周培源挑照片那一下,像是个玩笑,可谁能想到,这一挑挑出了六十多年的缘分。他们的日子,没啥花里胡哨的浪漫,就是柴米油盐里的一点真心,硬是熬过了大半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