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初次侍寝李世民,便创下一项历史纪录,至今没人能打破!
武则天登基后的首要举措,就是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这一决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从北魏时期的南北朝开始,北方的几个重要政权一直以长安为都城,而由此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隋唐两代的皇帝虽然多次尝试削弱关陇集团的权力,但都未能彻底解决,直到武则天迁都洛阳,才算完全打破了这一局面。从此,关陇集团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得到了显著削弱。 此外,武则天还将国号改为周,并开始大规模地分封武家亲王。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李家宗室的政治力量迅速衰弱,而武家则借此机会崭露头角,成为新的政治力量,逐步在历史舞台上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一系列改变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为武则天进一步巩固权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对于武则天实施的匦检制度(也被部分人称为告密制度),历史上存在着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极端的酷刑,助长了不正当的告密风气,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隐患。对于每一位登上帝位的皇帝来说,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统治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在武则天之前还是之后,许多皇帝都不得不面对那些心怀不满、想要推翻自己政权的大臣。 若这些大臣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必然会对国家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武则天并不是一个轻易听信谣言、没有主见的皇帝,她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大臣和权力集团。因此,匦检制度虽然在当时遭到了一些批评,但从武则天自身的政治需求来看,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贞观末年的长安城内,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少女踏入了大唐皇宫。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日后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更令人惊讶的是,她在踏入皇宫的第一年就创下了一项空前绝后的记录——未经侍寝便获得晋升。在此之前,后宫佳丽要想获得晋升,必须通过侍寝或生育皇子等重重考验。而这位名叫武则天的少女,却打破了这一传统。 要说武则天能有如此际遇,与其家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父武士彟原本只是一个做木材生意的商人,但他的生意经常往来于并州一带。正是在并州,他结识了当时担任当地长官的李渊。这一段交情为武家带来了命运的转折。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武士彟站在了正确的一边,他毫不犹豫地支持李渊起兵。待到李渊建立唐朝后,武士彟也因此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工部尚书、荆州都督,最终被封为应国公。 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中。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她在并州文水县降生。然而好景不长,武士彟去世后,她们母女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个堂兄对她们态度恶劣,甚至做出了一些失礼的举动。无奈之下,年仅十二岁的武则天不得不随母亲离开家乡,前往长安生活。 在长安城中,武则天的美貌很快引起了注意。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巡幸洛阳宫时,听说了这位美貌少女的传闻。随后,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宫中。与其他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入宫的宫女不同,她一入宫就被封为五品才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待遇。
公元692年,武则天推行试官制度的同年,派遣大将王孝杰出征西北。此时,吐蕃已经攻占了安西四镇,导致唐朝对西域的控制力急剧下降。然而,王孝杰的远征大获全胜,成功夺回了安西四镇,重新巩固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紧接着,武则天不顾群臣的反对,决定向西域增兵三万,进一步加大对西域的军事投入。 一年后,公元693年,西突厥重新崛起,联合吐蕃再次对唐朝发动攻击,试图重新夺回西域的控制权。同时,北方草原的后突厥也开始联合室韦等草原民族反叛,形成了多方的攻击态势。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武则天没有退缩,反而果断应对,指派一支强大的军队对抗后突厥,这场胜利确保了唐朝版图的完整。 与此同时,许多支持李唐的朝臣为了削弱武则天的权力,纷纷发动叛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武则天开始大规模铲除李唐宗室的成员,包括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等人。这些人有的被迫自杀,有的被斩首,甚至有些人在流放途中神秘死亡,李唐宗室几乎被武则天一举铲除。 到了690年,武则天已经没有了任何可以威胁她统治地位的对手,遂废除太子李旦,亲自登基为帝。神龙元年,李显、宰相张柬之等人在神都紫微城发动兵变,史称“神龙政变”。政变的目的就是迫使武则天还政于李唐,拥立李显为新的皇帝。2月23日,武则天颁布诏书,宣布李显太子监国,负责代行国事,并改元神龙。 唐末黄巢之乱爆发时,黄巢曾动用40万大军试图盗掘乾陵,但尽管挖掘了40多米深的大沟,仍未找到墓道口。五代时期,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曾组织军队发掘唐朝所有皇陵,但在乾陵前遇到了风雨,导致挖掘工作未能继续。 民国时期,盗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甚至调集一个师的兵力企图盗掘乾陵,尽管多次使用炸药,也未能找到墓道口。直到1958年,当地农民无意间通过爆破发现了墓道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