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8年,宋真宗将妹妹万寿公主下嫁给当科进士李遵勖。大婚当晚,他欣喜若狂地进了洞房,激动地把万寿公主的盖头掀开,结果吓得抛下盖头便要走。 在北宋王朝的宫廷中,万寿公主的容貌一直是个令人难以忽视的话题。史料记载,她的长相与父亲宋太宗赵光义几乎一模一样,这在当时的皇室中实属罕见。 宋太宗的相貌特征非常鲜明,他面色黝黑,体态偏胖,这些特征全都遗传给了他最小的女儿万寿公主。这位生母为贵妃方氏的公主,从出生起就注定与其他公主不同。 然而,万寿公主的与众不同并不仅仅体现在外貌上。从小她就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智慧,对于宫廷中常见的奢华享乐表现出罕见的淡漠。 在一次宋太宗召集众位公主选择宝物的场合中,万寿公主的表现令在场所有人印象深刻。当其他公主争相挑选珍贵的宫中珍宝时,年幼的万寿公主却静立一旁,一件东西也没有拿。 这种不慕虚荣的品性为她赢得了父亲的特别宠爱。在宫廷生活中,万寿公主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读书写字中,这在当时的公主中并不常见。 她不仅勤奋好学,还特别擅长女红,这门在古代备受推崇的技艺。无论是绣花还是纺织,万寿公主都表现出超人的天赋和耐心。 在宫廷中,万寿公主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公主形成鲜明对比。其他公主沉迷于华服美饰,而她却常常以素面示人,专注于提升自己的才艺与学识。 这种独特的处世态度,使她在十岁之前就已经在宫廷中树立起不同寻常的形象。虽然宋太宗在她年幼时就去世了,但这位父亲给予她的影响却贯穿终身。 在宋太宗在世期间,他对这个相貌酷似自己的小女儿格外怜爱。不过,这种宠爱并没有让万寿公主变得骄纵,反而让她更加谨言慎行。 宋太宗去世后,由其第三子赵恒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在新皇帝的统治下,万寿公主依然保持着她低调朴素的生活作风。 这种不同寻常的品格,为她赢得了整个宫廷的尊重。即便她的容貌与常人不同,但她的才情与品德却赢得了无数赞誉。 在宋朝的科举制度下,李遵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进士,成为朝廷重点培养的人才。宋真宗在为万寿公主选择驸马时,看中了这位才学出众的年轻官员。 公元1008年,年仅二十一岁的万寿公主被改封为隋国长公主,正式嫁给了李遵勖。按照宋朝的礼法,驸马与公主成婚后,父亲就会成为其平辈,不必像普通家庭那样尊称公婆。 然而万寿公主却打破了这个惯例。她不仅恪守妇道,更是以普通媳妇的身份侍奉公婆,每逢李遵勖父亲生日,都会以晚辈的身份前去拜寿。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的进士,李遵勖在府中经常宴请各路文人雅士。面对络绎不绝的宾客,万寿公主从不抱怨,反而亲自操持宴席,热情招待。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段完美的婚姻。然而李遵勖却辜负了这位贤惠的妻子,在新婚之际就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 李遵勖与万寿公主的乳母私通,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宋真宗的耳中。震怒的皇帝立即下令将李遵勖贬为均州团练副使。 面对丈夫的背叛,万寿公主不顾自己的尊严,跪求兄长宋真宗饶恕李遵勖。 在万寿公主的苦苦哀求下,宋真宗最终松口,将李遵勖改贬至许州。 后来李遵勖在许州得了重病,万寿公主闻讯后顾不得请示宋真宗,就要立即赶往许州。幸好有侍从提醒,她才想起要先向皇帝请示。 李遵勖最终在许州病逝,按照宋朝的规矩,万寿公主完全可以选择再嫁。但她却选择了为丈夫守孝,卸下所有华贵的装饰。 这一选择深深影响了万寿公主的后半生。她不再佩戴任何贵重饰品,连宋真宗想要亲手为她簪花,都被她婉言谢绝。 丈夫离世后,万寿公主的生活重心转向了家庭和修身。她将自己的住处打理得简单朴素,远离了往日的奢华排场。 宫中的后妃和宫女们时常来访,都对她的生活态度感到敬佩。 随着年龄增长,万寿公主不幸患上了眼疾。这种疾病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几乎无法治愈,最终导致她双目失明。 宋仁宗得知姑姑的病情后,多次派御医前往诊治。作为一国之君,他对这位姑姑格外关心,经常亲自前往探望。 面对疾病带来的困扰,万寿公主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她常常倚靠在几案旁思考问题,从不因自己的处境抱怨。 宋仁宗心疼姑姑,曾提出要赏赐三千两白银,希望能帮助她改善生活。但万寿公主却坚决拒绝了这份厚礼,并且不允许自己的子女接受。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万寿公主仍然记挂着丈夫的遗愿。她特意叮嘱子女,按照李遵勖生前的要求,丧事从简,棺椁中只需放置几件衣物即可。 公元1051年,万寿公主在平静中离世,享年六十四岁。她的离去让宋仁宗悲痛不已,特意辍朝五日,并亲自前往祭奠。 朝廷追封她为齐国大长公主,到了宋徽宗年间又改封为荆国大长公主。 历史对万寿公主的评价,早已超越了相貌的范畴。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美丽源于内心的修养。 在她的后代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玄孙济公和尚。这位被后人称为"济公活佛"的高僧,本名李修缘,法号道济。
历史上三次“神秘”巧合,让人不由得怀疑,世界或许是个大轮回。秦朝的灭亡,很多人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