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亏本41亿给沙特建轻轨,看到中国这样做,西方各国纷纷嘲笑我们“人傻钱多”,可事后沙特的举动,却瞬间打脸了西方各国。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9月14日,一条穿越茫茫沙漠的铁路线在沙特阿拉伯正式通车。这条连接麦加与麦地那两座圣城的高铁,全长450公里,最高时速可达36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条横穿沙漠的高速铁路。 当地民众和朝圣者的欢呼声中,却夹杂着西方媒体的嘲讽:"中国企业亏损41亿美元,真是'人傻钱多'!""赔了夫人又折兵,中国人的算盘打错了!"确实,这条铁路的最终建造成本比预估的600亿美元高出了41亿美元,而按照合同,这笔超支必须由中方自行承担。 但这个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那一年,沙特政府决定在两座圣城之间修建一条现代化铁路,以解决朝圣时期的交通压力。每年,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在朝圣季节涌向这两座城市,原有的老旧铁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甚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沙特开出了600亿美元的高价,但这个项目的难度却让众多国际承包商望而却步。铁路需要建在地震带上,而且80%的路段要穿越高温干旱、常年沙尘暴肆虐的沙漠地区。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建设铁路,没有任何先例可循。 最终,中国铁道部牵头组建了一个联合体,包括五家中国企业与德国、沙特等国家的合作伙伴,勇敢地接下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施工中的困难远超想象。沙漠沙质松动,设备根本无法固定;50多度的高温使普通混凝土容易开裂;宗教限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是穆斯林;沙特方面缺乏大型项目管理经验却又频繁更改需求……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团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创新能力。他们先在沙漠中种树,以改善土质;使用特制的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以应对极端高温;从中国招募穆斯林工人,甚至安排部分技术人员"火线入教";采用昼夜轮班制,白天仅工作两小时,晚上集中"发力"。 项目原计划三年完工,但实际耗时近九年。正是这些难以预料的挑战导致了最终的巨额亏损。然而,中国团队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即使亏损也要确保工程安全可靠。 当那条横穿沙漠的轻轨终于竣工时,在西方媒体的嘲笑声中,沙特的反应却令人意外。面对中国承建方41亿美元的亏损,沙特政府不仅没有袖手旁观,反而表达了深深的歉意和感谢。在一系列商议后,沙特直接将这条轻轨3至5年的运营权交给了中国。 这条连接麦加和麦地那的轻轨每年客运量超过1500万人次,运营权本身就价值不菲。更令西方国家眼红的是,沙特随后还将未来多年的道路建设项目交给中国承包,预估价值高达1万亿。西方媒体的嘲笑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羡慕与惊讶。 表面上看是41亿美元的亏损,实则是以小博大的战略投资。这一工程不仅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和国际声誉,更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正如古语所言:"吃亏是福",中国的这番"吃亏"换来的是沙特这个石油大国真诚的友谊和长期合作。 2019年,这份友谊又一次得到了印证。当全球陷入石油危机时,沙特朝着中国伸出了援手,帮助解决了石油短缺问题。一条轻轨不仅连接了两座圣城,更连接起两个国家的友好关系。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个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国国内基建材料产能过剩,需要寻找海外市场消化混凝土等产品。正如马克思所言,世界市场的发展需要伴随着世界交通的发展。中国基建走向世界,不仅输出了过剩产能,也输出了工业品和工业标准,为打造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麦加-麦地那轻轨项目的成功,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可靠的合作伙伴形象。随后,巴西、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多个国家纷纷与中国签订铁路建设合同。中国的铁路技术和建设经验正在以这种方式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从"基建大国"到"基建强国",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担当与战略远见。在麦加-麦地那轻轨的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一次成功的国际合作范例,展示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责任感。
莫迪沙特高规格接待被打断我的天呐!这世界是怎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