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们拿不出证据,东北“间岛”地区就归韩国了。”1908年,中日韩三国谈判桌上,日本人嚣张的对中方叫嚣道,而就在这时:中方代表拿出一张韩国人绘制的地图:好好看看,这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底是谁的? 1909年初夏,北京。一场关乎中国领土命运的三方谈判正在紧张进行。谈判桌前,中国代表神情凝重,对面的日本代表和朝鲜代表则显得咄咄逼人。 "要是你们拿不出证据,东北'间岛'地区就归韩国了。"日本代表语气强硬,丝毫不掩饰其狂妄。这已经是自1908年以来的第三轮谈判,前两轮均以僵局告终。 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昔日强盛的帝国。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大清王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轰然崩塌。日本趁机将触角伸向朝鲜半岛,1907年扶植朝鲜国王称帝,建立"大韩帝国"。很快,这个傀儡政权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的边疆土地。 所谓"间岛"地区,是包括吉林省在内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国土。虽然有不少朝鲜移民在此定居,但这片土地自古就属于中国。然而,在日本的怂恿下,"大韩帝国"却提出这片土地原本属于他们,要求中国"归还"。 面对日韩联手施压,国力衰退的清廷处境十分被动。许多朝鲜人因国内战乱逃亡至中国东北谋生,"大韩帝国"正是以此为借口,声称这片土地原本属于他们。 就在日方代表再次发出威胁之际,中方首席代表忽然嘴角微扬,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卷古旧的地图,缓缓展开。 "诸位请看,这是由朝鲜著名地理学家金正浩亲手绘制的《大东舆地全图》。"中方代表不慌不忙,将地图摊开在谈判桌上,"这幅地图清清楚楚地标明,'间岛'地区属于中国。而且,这是由朝鲜人自己绘制的地图。" 一片静默中,日韩代表面色骤变。日方代表急忙凑上前仔细查看,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这幅地图上,中朝边界的标识无比清晰,"间岛"地区毫无疑问位于中国境内。 没人能想到,这张改变谈判结局的地图,是一位名叫柏文蔚的外交官仅用500元就买到的关键证据。此前,柏文蔚接受东北督办公署的秘密任务,孤身前往汉城(今首尔),通过精心布局结识了韩国户部尚书之子闵容杓,从他手中巧妙购得这张地图并冒险带回国内。 面对这份确凿的证据,日本代表无法再坚持不合理要求。1909年,在中国坚定的立场下,日本最终放弃了谋夺间岛的图谋。这场外交较量,中国以弱势之身取得了关键胜利,成功保住了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宝贵国土。 当中方代表成功展示金正浩绘制的地图,让日韩代表哑口无言的背后,是一位名叫柏文蔚的爱国者的冒险故事。 柏文蔚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受到良好教育,21岁便中秀才。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并未沉浸于个人功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饱受列强欺凌的祖国。1908年初,当"间岛"争端日益激化时,东北督办公署决定派遣一名密探前往汉城,寻找有利证据。柏文蔚临危受命,接下这项危险的任务。 "此去汉城,九死一生。"出发前,东北督办陈昭常拍着柏文蔚的肩膀说,"但若能找到证明'间岛'归属的确凿证据,便是大功一件。" 孤身一人踏入异国,柏文蔚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很快打入韩国政权核心圈层。他的目标很明确—找到能证明"间岛"归属中国的历史文献或地图。通过一系列缜密安排,他结识了韩国户部尚书之子闵容杓,一个整日游手好闲、热衷于享乐的纨绔子弟。 柏文蔚谨慎地与闵容杓建立信任,多次表达对古地图的收藏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闲谈中,闵容杓提到家中收藏有一幅珍贵的《大东舆地全图》,是朝鲜著名地理学家金正浩所绘制。 "能否让我一睹为快?"柏文蔚故作随意地问道。 当闵容杓将地图展示时,柏文蔚内心激动不已—这幅地图上清晰标明,争议中的"间岛"地区确实属于中国!他知道,这正是扭转谈判局势的关键证据。 在一次精心设计的酒局上,柏文蔚趁闵容杓酒醉之际,提出以500元购买这幅地图。不知是酒后失态还是贪图银钱,闵容杓竟然爽快地答应了。当他酒醒后意识到自己犯下大错,立即派人四处追捕柏文蔚,但为时已晚。在当地朋友的帮助下,柏文蔚已经安全返回中国,并将地图交到了东北督办陈昭常手中。 这位勇敢的爱国者并非只有这一次为国献身的经历。辛亥革命爆发后,柏文蔚奉黄兴之命前往南京,联合新军哗变,击败清军将领张人骏,为革命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孙中山盛赞他为"辛亥四杰"之一,是革命中第二个重要起义核心。 在民国初年动荡的政治环境中,柏文蔚继续为理想而战。虽然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让他痛心不已,但他从未放弃为国家奋斗。1920年,当陈独秀在上海艰难创办《新青年》时,柏文蔚慷慨将自己的上海房产借给陈独秀团队使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宝贵支持。
1938年6月,国民党上将钱大钧,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一众人特务的面,拔枪击毙了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