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着伪满洲国地图感叹:当时俄国和朝鲜并不接壤,伪间岛省是有海岸线的,所以把责任完全推给清朝,似乎并不客观。
关于“伪间岛省”是否存在海岸线这一问题,需要综合历史背景、地理现状以及国际条约来进行分析:
“间岛”是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对如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带的称谓,主要指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区域。在历史上,由于中朝边界存在争议,这一地区被日本殖民势力叫做“间岛”,并且在伪满洲国时期被划分为“间岛省”。然而,不管是历史上的争议区域,还是伪满洲国的行政区划,该地区都处于内陆,距离日本海(东海)最近的地方大概有15公里,并没有直接的海岸线。日本殖民时期虽然妄图扩大势力范围,但图们江出海口的主权归属并未被改变。
1858年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北京条约》致使清朝把外东北大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了俄罗斯,这使得中国丧失了日本海沿岸所有天然不冻港(例如海参崴)。虽然中国在图们江的出海权被保留了下来,但是出海口的主权属于俄罗斯和朝鲜。
从民国到新中国初期,东北亚的局势受到日俄博弈、冷战等因素的影响,收复失地的机会很有限。1938年张鼓峰事件之后,苏联封锁了江口,中国船只的通行受到了限制。1991年中苏(俄)协议再次确认了中国船只的航行权,但是由于俄朝铁路桥(仅有7米高)的限制,只能通行300吨以下的小型船只。所以,即便吉林省延边地区(也就是“间岛”)靠近图们江口,其出海口的主权仍然属于俄朝,中国仅仅拥有有限的航行权,并没有实际的海岸线。
当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唯一与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的地区,不过吉林省依旧是内陆省份。中国通过国际合作(例如中俄朝图们江三角洲开发)来争取区域经济合作,但并没有改变缺少海岸线的现状。当前延边地区的“临海”属性更多的是地理上的邻近性,而不是法律或者实际控制意义上的海岸线。未来通过国际合作(例如改造俄朝铁路桥、开发图们江三角洲)或许能够提升区域的经济价值,但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缺少海岸线的现状。
总之,晚清国力衰弱导致领土丧失是客观事实,但是需要考虑当时国际法不完善、列强武力胁迫等背景,将责任完全推给清朝确实有过于简单化的嫌疑。未来的解决方案应该着眼于国际合作和区域开发,而不是单一的历史追责。对此,您怎么看呢?
冬眠蛇
能否参考恶狼斯夺取克里米亚乌东地区,
柔石!
多搞国际开发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