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科夫向斯大林发电报,告彭德怀的状,斯大林直接指示秘书:“把史蒂科夫调回来,撤

熹然说历史 2025-04-26 00:36:47

史蒂科夫向斯大林发电报,告彭德怀的状,斯大林直接指示秘书:“把史蒂科夫调回来,撤了这个笨蛋的职!”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迅速作出反应。6月27日,他公开宣布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直接威胁中国领土安全。第二天,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讲话,表明中国的严正立场: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必将引起亚洲人民的坚决反抗。 半年后的1951年1月8日,当志愿军历经艰苦奋战胜利解放汉城时,战争迎来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在所有人都期待彭德怀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之际,彭老总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修筑工事。 这个决定立刻激怒了苏联驻朝大使史蒂科夫。他直接向彭德怀吼道:"哪有打了胜仗却不追击敌人的?哪有这样的司令员?你应该马上改变主意,将第三次战役打下去,要一步不停地追击敌人,一直打到釜山去,把美国人赶出朝鲜!" 面对史蒂科夫的怒火,彭德怀强忍着性子解释说:"我军已很疲劳,又没有制空权。敌人摩托化,我军两条腿,怎么追得上敌人?如果再将敌人压缩到朝鲜半岛东南角,敌人集中了,又有洛东江阻隔,更不利于我军歼灭敌人。" 彭德怀的顾虑不无道理。时间回溯到1949年,当金日成急切地向斯大林请求统一朝鲜的许可时,苏联领导人最初表现得十分谨慎。1949年9月,金日成向莫斯科表示,如果国际形势允许,"他们能够在两个星期之内占领南朝鲜,最多是两个月"。但斯大林对此并不积极,担心美国会介入。 同一时期,毛泽东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台湾。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向斯大林委婉提出:"国民党的支持者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海空军基地,海军和空军的缺乏,使人民解放军占领这个岛屿更加困难。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的一些将领一直在提议,请苏联援助,比如可以派志愿飞行人员或秘密军事特遣舰队协助夺取台湾。" 然而,历史的走向往往出人意料。1950年1月5日和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保护这些地方采取直接军事行动。这一声明使斯大林对远东战略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开始倾向支持金日成统一朝鲜的计划。 当史蒂科夫向斯大林发电报告彭德怀的"状"后,斯大林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直接指示秘书:"把史蒂科夫调回来,撤了这个笨蛋的职!"随后,斯大林明确表态:"彭德怀是当代军事家,朝鲜战争的一切军事行动都应听从彭德怀同志的指挥!" 这一决断背后,是彭德怀对战场态势的准确判断。就在志愿军停止追击后不久,美军新任指挥官李奇微通过仔细分析前三次战役的交战记录,发现了志愿军的两个弱点:每次战役都持续了8天时间,且都在夜间发起攻势。李奇微将这两个发现命名为"礼拜攻势"和"月夜攻势",认为志愿军受限于后勤补给,不具备长时间进攻的能力。 1951年1月15日,李奇微命令"联合国军"出动一个加强团兵力,进行代号为"狼狗"的试探性进攻。面对敌军的试探,志愿军猝不及防,彭德怀只得下令撤下去的部队停止休整,转入防御作战。 随后,李奇微集中"联合国军"地面部队16个师又3个旅和1个空降团共23万余人,将美英军和南朝鲜军混合配置,以美军为主力,发动了大规模反扑。他一改往日分兵冒进的战法,改为"主力靠拢、齐头并进、稳扎稳打",并将此次作战计划命名为"霹雳行动"。 面对李奇微的反击,彭德怀决定采取"西顶东放"的作战方针:用一部分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阻挡"联合国军"向汉城方向的进攻,牵制敌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战场诱敌深入,待"联合国军"一部态势突出、侧翼暴露时,集中志愿军主力反击。 在具体部署上,由梁兴初的38军和曾泽生的50军在西线汉江南岸担任阻击任务。38军有"万岁军"之称,在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打到海南,部队战斗力强悍。 自1月28日担任阻击任务以来,38军全体官兵就在数不清的美军飞机轰炸下坚守阵地。炮击过后,"联合国军"成群的坦克蜂拥而至,无数敌军发起冲锋,被打退后再次开始轰炸、冲锋的程序,李奇微将这样的战术称为"火海战术"。 战局日益恶化,38军有不少阵地已经死得不剩一人,而且后方没有兵力可以补充。面对这种情况,梁兴初军长斩钉截铁地向全军下令:"无论困难多大,也要守住阵地!如果我军阻击线垮了,不要说东线的反击,整个战线都要崩溃!" 在西线血战的同时,350.3高地上,38军114师342团1营营长曹玉海率领全营将士击退了美军上百次进攻。在阵亡前,曹玉海对团长说:"人越来越少,不过请团长放心,有曹玉海在,就有阵地在!"曹玉海牺牲后,营教导员方新和连长赵连山也先后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20多天的战斗中,38军付出了3359人阵亡,8279人受伤的代价,歼敌两万余人,成功完成了志司交代的阻击任务,为志愿军东线反击作战立下大功,拯救数十万志愿军免受敌军大部队包围。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