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他与日军死战4天4夜,然而战斗刚结束,就被拉到棺材面前枪毙,临死之前

趣叭叭呀 2025-04-26 10:08:19

1937年,他与日军死战4天4夜,然而战斗刚结束,就被拉到棺材面前枪毙,临死之前他连叹三声。  他就是晋绥军第一位被枪毙的军长李服膺,作为抗日名将,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1890年,李服膺出生在山西崞县的一个山村。由于家里世代都是农民,所以李服膺的童年都在贫穷中度过。1914年,24岁的李服膺考进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并结识了傅作义与王靖国等人。   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以后,李服膺跟随着傅作义等人一同投靠了阎锡山,成为了阎锡山的“十三太保”。此后的几年里,李服膺因才能出众被阎锡山连连提拔,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李服膺就做到了军长一职。   也因为阎锡山的赏识和提拔,李服膺始终将阎锡山作为自己最为敬重、感激的人。然而,令李服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他往日里最为敬重的人竟然将他送上了断头台。   1936年,阎锡山向李服膺下达指令,命李服膺在山西修筑国防工事以抵日军的攻袭。但使人咂舌的是,阎锡山将向南京政府申请来的资金悉数拿去投资,只留下少量的钱给李服膺作为修筑经费。   由于经费不够,李服膺就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阎锡山指定的任务。这令李服膺很为头疼,但面对恩人阎锡山,他又不拒绝,便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经费不够,他就购买劣质原材料,在工钱上克扣工人。时间一长,工人们心生厌烦,就集体罢了工。   1937年,当日军的铁蹄踏进山西时,李服膺的国防工事尚未完工,在日军的侵袭下,李服膺修筑的国共工事在顷刻间就化为了废墟。因为这个,阎锡山大怒,指责李服膺办事不力。   李服膺有苦难言,只能当了替罪羔羊。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竟是要了他的命。   1937年8月,日军发动了南口战役,企图打进我国北部。阎锡山打着“卖国保省”的旗号,对日军发动的战役充耳不闻。得知此消息,蒋介石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认为,此时派兵前往山西便是最好的选择。等到击退日军之后,山西便会成为他的领地。   但蒋介石的这一算盘早就被阎锡山识破,他写信告诉蒋介石,自己早已派了30万兵前去对抗日军。实际上,阎锡山并没有派兵前去对抗日军。之后,迫于蒋介石的压力,阎锡山终于派出了李服膺的61军。   虽说此时的李服膺早就是一军之长了,但他手里的61军不过只有一个师大。面对日军的四五万人,李服膺的兵力简直太过微弱。无奈之下,李服膺只好对手里仅有的士兵进行安排,形成了一个防守之势。   这天,日军来到了制高点盘山。盘山作为天镇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军拖来无数大炮和战机,对盘山进行了长时间、大范围的轰击。此时,李服膺手下的61军人员开始节节后退。在一段时间的轰炸之后,61军的伤残人数也不断上升。   很快,盘山就被日军占领,他们一路南下,直逼天镇。就在日军快要到达高阳的时候,阎锡山开始慌了神。他给李服膺发去电报道:死守天镇三天!   接到阎锡山的命令,李服膺再一次对军队进行安排。414团防守阳高阵地,339团死守天镇,没有命令,谁都不许擅自撤离。就这样,面对日军的炮轰,414团严守了3天。期间,伤亡人数飙升,414的战斗力不断减弱。   日军深知李服膺的战术,便对阳高发动了持续4天的轰击。在日军的炮轰之下,阳高沦陷。414团长白汝庸带兵撤离了阳高。随后,日军直击天镇,以更大的火力轰击天镇,天镇也最终失了守。        随着天镇的失守,山西城开始面临巨大的危险。阎锡山下令道:向南转移。而这一命令在当时早已无济于事,看着日军进军城内,阎锡山恼羞成怒,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李服膺的身上。        这年10月,阎锡山下达命令:枪毙罪犯李服膺。在审判席上,阎锡山对李服膺说:“你修筑国防工事不利,又连连失守,还有什么话好说?“   听到这话,李服膺无奈道:“电报里说防守三天,我并没有违背你的命令。“   阎锡山大怒,不再给李服膺说话的机会,便命人将李服膺拖了出去。在李服膺服刑前,他对李服膺说:“你家里人我会替你照顾。“   李服膺大喊道:”不讲道理的阎锡山万岁!“随着一声枪响,李服膺倒了下去。

1 阅读:47
趣叭叭呀

趣叭叭呀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