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董明珠不会道歉了,甚至一些人认为老胡主张她道歉过于严厉了。就让这个争议作为一个印记留在互联网上吧。 董明珠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公开讲到,考虑到间谍的可能性,格力公司在招聘从海外留学归来的人才时会更加小心。这番话一出来,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讨论。 要弄清楚这场争论,必须从几个方面好好分析。首先,法律上说,《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不能搞就业歧视。 格力把“海归”和“间谍风险”联系起来,还用这个当招聘标准,明显是对特定人群的一种隐性歧视,这和它作为大公司的社会责任不符合。 其次,看看同行的情况,美的集团做得就很好,值得学习。美的海外生意占总业务的42%,研发团队里有海外背景的人才也超过了30%。 正是因为美的集团拥有更多国际化人才,所以才能在智能家居和拓展海外市场等关键领域迅速发展,2024年海外销售额超过2000亿元。 对比来看,格力电器同期海外销售额占比只有18%,格力国际化进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被认为是人才队伍相对不够开放。 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的发展经验表明,更加开放的人才结构不仅不会增加安全问题,反而能够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碰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更关键的是,格力的人才策略和国家发展方向有些不一致。《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进一步对外开放人才引进,鼓励企业积极招揽海外人才。 现在国家正在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人才聚集地,而格力“拒绝海归”的做法,显然和国家的大方向不相符。 经济学家樊纲的观点很直接:“在全球化时代,不招收海归人才不是为了防止风险,而是主动放弃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机会。” 简单来说,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研究院的调查表明,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海归人才,真正引发安全问题的比例很低,不到0.3%。 而且,国家的海关、国安等部门已经设立了完备的风险防范机制。所以,企业不必过分夸大个别风险,更不应该因为担心小概率事件就停止正常的交流合作。 遇到争议时,格力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人才策略。公司选择人才的方式,不光是出于商业上的考量,也反映了这家公司的社会责任和核心价值观。 董明珠的说法通过网络快速传播,实际上加深了人们对“海归”群体的误解,认为他们代表着风险。这不利于人才的自由流动,也影响了社会对外开放的形象。 格力公司应该抓住这次机会,改进人才政策,公开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建立更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这样就能把危机变成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好机会,展示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董明珠最近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暴露出某些国人的傲慢和无知。她称,“绝不用海归派
【3评论】【1点赞】
青松
防范于未然,做的对,她这样做也是为了保护企业不被间谍弄到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