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方召开重要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场会议的内容直观反映了中方对当前以及未来经济形势的战略研判,以及中方将采取的战略对策,所以备受国内外的关注。有不少媒体都注意到,这次重要会议中方也重点提及了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
新闻稿中明确表述称,要“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经贸斗争”。而在2018年时,官方的描述是“经贸摩擦”。“斗争”与“摩擦”二字的差别,不仅反映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同时也说明中方准备了充分的预案,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加以应对。换句话来说,和2018年时相比,中方这次反制会表现得更加强势,这也为后续中方应对美方贸易战攻势定下了基调。 这一策略的转变,其实在过去一个月里的斗争中就已经能够察觉。针对美方无理的关税讹诈,中方寸步不让,反复重申“打,中方奉陪到底”这句话。在具体措施上,中方从今年1月份开始,也就是特朗普上台前,就冻结了从美国进口玉米、大豆等产品。随后的对美加征反制性关税、收紧中重稀土的出口、暂停接收波音飞机等等,都既做到了精准打击,又不会影响国内的经济生产秩序。
从这次重要会议透露的信息来看,接下来如果特朗普政府依旧要固执己见,拒不纠正错误的对华关税政策,那么中方也将强硬到底。在会议后的通稿中,官方明确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说明我们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并且针对最坏的情况,已经制定了充分的预案,无论美方出什么昏招,中方都不惧和美方打到底。 在过去近一个月的交锋中,外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点。近期特朗普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变化。不仅多次放风,希望能够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一份协议,以结束当前紧张的贸易关系。此外,特朗普和美财长贝森特都暗示,当前对华关税过高,很难长期维持,不排除会大幅降低关税。有知情人士透露称,特朗普团队正讨论将对华关税税率下调至50%-65%。
不过在参加罗马教皇方济各的葬礼期间,特朗普又表示,对华降低关税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方需要给美方一些“回报”。言外之意,就是要中方拿实实在在的好处,换美方降低对华关税。如果特朗普真这么想,还是这么打算的,无疑是没有认清当下的形势。无论是从表态还是实际行动来看,中方这次都没有任何妥协的打算,如果美方坚持要把贸易战打下去,那么中方一定会奉陪到底。 美方对华加征不合理关税,本身就是错误的做法,纠正错误是美方应有之举,绝不是美方拿来和中方索要好处的筹码。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局势对中方更加有利,因为我们做足了准备,也有配套措施确保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但美国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美国业界和民众,都正在为特朗普错误的关税政策买单。
现在是股市持续低迷,债务面临暴雷风险,未来几个月,关税战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将逐渐显现。就算特朗普短期内能够忽视美国国内的反对声,但明年的中期大选,共和党恐怕没办法在国会过关,到时候民意和共和党内部的反对声汇聚,特朗普就算再偏执,也只能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