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知青李根生返城。父亲说:"我已再婚,给你20元,别再回城!"李根生含

平原隐者吖 2025-04-28 10:51:02

1974年,知青李根生返城。父亲说:"我已再婚,给你20元,别再回城!"李根生含泪告别父亲。没料到,16年后,李根生却对父亲说:"感谢你当年的决定。”

上世纪50年代初,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明确,中国开始大规模动员中小学毕业生走向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这个政策意在解决城市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并期望通过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推动边疆和偏远山区的开发。这一举措不仅关乎就业问题,更是为国家寻找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路径,力图平衡城乡发展。 到了60年代初,这一政策进一步明确,全国范围内开始有组织地、计划性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1962年至1966年之间,约130万的城市知识青年响应号召,下乡接受农田劳动。与此同时,回到故乡的知青人数更为庞大。当时,政府的动员工作十分明确:凡是无法在城市升学或就业的青年,都需要下乡参与农业生产,长期安家落户。口号简单明了:“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升学被看作是第一选择,而下乡则成为了备选项。 到了1969年,全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上山下乡”热潮,号召广大青年向贫苦的农民学习,参与农村建设。李根生,一个当时只有17岁的年轻人,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虽然根据家庭情况,他本不必参与这一活动,但由于家庭的压抑与窒息感,李根生迫切想要摆脱身边的一切,因此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下乡活动。 他被分配到的地方是一个傣族为主的村寨——户拉寨。这个村落虽然条件艰苦,但依旧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对李根生而言,这里的语言、生活习惯以及饮食方式都完全不同于他以往的生活,刚到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无助,甚至一度想哭。然而,很快,李根生便感受到这个村寨的温暖与接纳。

1974年深秋,昆明火车站月台上,李根生站在即将开往滇西的列车旁。父亲递给他一个蓝色书包,里面装着两双新解放胶鞋和一块塑料布。临别前,父亲从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硬塞到他手中,嘱咐他在滇西找个对象安家落户,不必再回昆明。列车发出汽笛声时,李根生只是默默转身,但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 这一幕与五年前的场景何其相似。1969年寒冬,同样是在这个站台,李根生第一次踏上知青下乡的征程。那时父亲给他准备了一个帆布提包,装着一床半新的毯子、一块油布、一双旧胶鞋,还有几个白面馒头和一个茶缸。这些在当时都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临行前,父亲还塞给他十六块钱作为路费。 这一切要从李根生的童年说起。他两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到他十二岁那年,家里来了继母和一个五岁的弟弟。虽然生活过得去,但继母明显偏心,总是把好东西留给弟弟。1969年知青下乡开始后,继母第一时间给了李根生一身新衣服和十块钱,催促他尽快动身。当时李根生把钱放在桌上就直接离开了家,是父亲追出来,把钱重新塞回他手中。 1974年这次返乡探亲,李根生带着五年来积攒的一百块钱和一些当地的农特产回到昆明。然而继母二话不说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衣兜。在家待了半个月后,父亲便催促他尽快返回滇西。这次分别,父亲的话语虽然显得冷淡,但给予的那二十元钱和新书包,却包含着深深的父爱。

清政府在被西方列强冲击的几十年中,国内经济的基础薄弱,导致了全民族的困境。为了追赶世界的步伐,新中国只能依靠拼命发展。此时,唯一的出路是寻求外国资本,特别是苏联的帮助。当苏联支持中国革命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并且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仅一年,城市中新增的工人就达到数百万,城市吸纳劳动力的速度迅猛,超出了许多地方的承受能力。 然而,到了1950年,美国封锁中国的国门,而到了1960年,苏联全面撤资,撤走了所有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资源撤走后,国内立即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城市劳动力过剩的局面,经济发展几乎停滞。在当时,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山下乡。上山下乡政策的核心是让劳动力回流。只有让城市的劳动力回到农村参与生产,才能解决城市失业人口的生存问题。 1976年2月12日,副总理吴桂贤收到陕西两位知青的来信,他们反对城市招工进而影响下乡知青队伍的稳定性。吴桂贤回信表示赞同他们的观点,认为城市招工会影响农村的改造。这个观点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并要求对知识青年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随着毛主席的去世,这个研究未能继续推进。 到了1978年3月,邓公接过了未完成的任务,坚决地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大,单纯让知识青年留在农村并不是长久之计。1978年12月10日,经过41天的全国知青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中央出台了两份重要文件。文件发布后,城市中再没有发起新的下乡动员活动。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句号召曾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被推向历史的舞台,正是这股力量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在日常交往中,往往以“知青”自称。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