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

尔说娱乐 2025-04-28 14:35:47

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经销商再加价3、4万,桑塔纳最后的价格竟然直接高达20多万,但尽管如此桑塔纳在日后依旧很受大家的欢迎,而且还是中国有史以来的首款传奇车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8年7月份,我国准备引进一条轿车装配线。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为了推动我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虽说上海早在1958年就已经开始了对轿车的研发。   但是二十年过去,这个行业并没有很大的起色。   汽车产量最低的时候,一年仅仅只有几百辆。   日本汽车专家来我国,看到上海流水线上的轿车时,更是毫不客气的指出:   “这是我们爷爷辈的生产方式。”   虽说难听,但也确实是实话。   正是因为汽车制造技术实在是太落后,我国才做出了从国外引进轿车技术的决定。   文件批复之后,上海立即行动, 开始对外谈判。   当时国务院一共向包括美国福特、通用、德国桑塔纳、奔驰、日本丰田等多个汽车产业发出了邀请。   除了丰田和奔驰之外,其他几家车企都表现出了合作意向。   而我国最后将目标定在了德国桑塔纳上。   当时的桑塔纳属于中级车,外形美观、性能也不错, 技术也比较先进,各方面都很符合要求。   虽说双方的合作意向都很强烈,但是谈判的过程却非常艰难。   上海武康路390号的一栋西式小洋楼中,中德双方在这里展开了长达6年的谈判。   从当时国外轿车生产模式的实际情况来说,年产量的起点就是15万辆。   我国也是按照这个方案和德方进行商量。   这一步,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但是到了1980年, 德国又以市场不景气为由, 想要终止谈判。   恰好当时我国的经济也出现问题,国内的所有项目都被蒋婷。   但是,引进汽车生产线这件事情,我国已经跟进了两年。   因此,我国和德国商量之后,决定将年产量从15万辆,缩减到2万辆。   这样一来,谈判才得以继续下去。   一直到1984年,中德双方才彻底将所有问题全部谈妥。   不过上海大众的第一条桑塔纳汽车生产线在1983年4月份就已经成立。   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现代化的装配线,对于汽车生产的体系、流程以及标准更是一窍不通。   因此,大众汽车直接将首批一共100辆桑塔纳汽车,以完全拆散组装的形式运到了中国。   这条桑塔纳生产线成立之后,我国也一直在试图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   但是到1986年,我国也只实现了四个零件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只有2.7%。   面对这种情况,对方也积极提供帮助。   在经历了几年的技术公关之后,到1996年,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   桑塔纳在中国上市之前,中德双方曾就定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开始, 德方建议的定价是8万元。   8万元买一辆汽车,这在现在并不算贵。   但是在八九十年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8万元简直就是天价。   但是,桑塔纳最后的定价却高达20万一辆。   这要是放到现在,就相当于几百万的豪车。   之所以会定价这么高,是基于我国的情况考虑。   汽车工业在德国已经发展地非常成熟,因此这个价格在他们国家完全可以。   但是,我国在该领域刚刚起步,还需要进行很多探索。   再加上刚开始的桑塔纳零件全靠进口,并且还需要手工组装,成本自然要高不少。   另外,桑塔纳进入中国,那相当于是开创了一片空白领域,没有竞争对手。   而拥有一辆汽车,就成为了“高端、有钱”的象征。   正因为如此,桑塔纳最后的价格才会涨了这么多。   但尽管如此,桑塔纳的销量还是很高。   截止到2001年,桑塔纳的产量已经达到快200万辆。   不过,随着汽车工业的进步,其他车企的出现,桑塔纳也开始走下坡路。   2012年10月,连续20多年获得汽车销量冠军的桑塔纳正式停产。   如今,车的品牌、种类五花八门,但是桑塔纳依旧是“白月光”一般的存在。   没有它,就没有如今中国汽车行业那蓬勃发展的景象。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钩沉|桑塔纳轿车是怎样引进到上海的)

0 阅读:155
尔说娱乐

尔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