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山东潍坊,一个八岁男孩的贪玩,爬上了变压器,瞬间被高压电击飞。七天后,他在医院醒来,想接母亲递来的粥,却发现双手已不在。转头望去,全家人泪流满面。 1990年的山东潍坊,农村的生活简单而平静。那时候的孩子,没啥高科技玩具,玩耍全凭一双脚跑、一双手摸。丁二伟就是这么个普通的小男孩,八岁,活泼好动,喜欢到处探险。那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在村里跑来跑去,路过一个变压器时,觉得爬上去一定很酷。没人提醒他那是多危险的东西,他也不知道高压电有多可怕。结果,一瞬间,电流把他击飞,昏迷了过去。七天后,他在医院醒来,发现自己再也伸不出手——双臂没了。 那时候医疗条件有限,农村医院能保住他的命已经算奇迹。家里人围着他哭,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丁二伟后来回忆,那一刻他还不懂失去双手意味着啥,只觉得有点害怕,更多是不明白为啥大家都那么难过。可日子总得过下去,一个八岁的小孩,就这么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最初几年,丁二伟过得特别艰难。吃饭得靠别人喂,走路摔倒了爬不起来,连上厕所都成问题。他妈每天忙着照顾他,家里本来就不宽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他爸脾气不好,有时候看着他就叹气,说不出啥安慰的话。村里人议论纷纷,有同情的,也有看热闹的。小伙伴们渐渐也不跟他玩了,怕他拖累。那种滋味,别提多憋屈。 但丁二伟不是那种轻易认命的人。他不想一辈子靠别人。他开始试着用脚干点啥,比如夹筷子吃饭,拿笔写字。刚开始可没那么容易,脚趾头不听使唤,筷子掉了一地,纸上画的全是乱七八糟的线。他急得直哭,可哭完还是得练。他妈看他这么倔,也跟着帮忙想办法,用布条绑住笔,让他脚趾好使力一点。慢慢地,他真能用脚夹着勺子吃饭了,虽然抖得厉害,但好歹不用人喂了。 上学是个大问题。家里没钱供他读太多书,可他硬是求着去学校。老师看他这样,也挺感动,同意让他试试。他用脚写字,歪歪扭扭,但一笔一画都很认真。同学里有嘲笑他的,也有佩服他的。他不爱搭理那些冷言冷语,只管埋头学。几年下来,他硬是读完了小学,成绩还不赖。后来家里实在供不下了,他才停了学。 长大后,丁二伟没选择待在家里等救济。他琢磨着,总得找个法子养活自己。他听说城里有些残疾人靠卖艺或者做手工赚钱,就动了心思。他先学着用脚编筐,村里人觉得稀奇,慢慢有人买。他攒了点钱,又跑去学修鞋。那时候修鞋是个小本生意,他脚夹着工具,干得慢但仔细,回头客还不少。靠着这点手艺,他在村里站稳了脚跟。 生活苦归苦,可丁二伟从没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他常说,胳膊没了,心没瘸。只要肯干,总有出路。后来,他的事迹传开了,有人找他分享经历,他也不藏着掖着,就大大方方讲自己的故事。讲着讲着,他发现自己还能激励别人,心里挺满足。 再后来,社会上对残疾人的关注多了起来。丁二伟抓住机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还学了点简单的电脑操作,用脚打字跟人交流。他的故事被报纸写过,被电视拍过,慢慢成了个小名人。可他没飘,依旧过着朴实日子,修鞋、编筐、帮村里人干点力所能及的活。他觉得自己不是啥英雄,就是个普通人,努力活下去罢了。 丁二伟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一件事:身体残了,日子照样能过得有滋有味。他没让苦难把自己压垮,反而活出了别人未必有的劲头。村里人提起他,都说这小子命硬,心更硬。如今,他还是那个用脚撑起生活的人,没啥豪言壮语,却让人打心眼里服气。 参考资料 用坚强做翅膀 无臂青年书写精彩人生.潍坊新闻网
“要钱不要脸?”山东济宁,一母亲四处举债,花费近50万给儿子娶媳妇,光彩礼就给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