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虽然只有两三天时间,却得到了大量财富,贾母、王夫人、王夫人、贾宝玉、平儿和鸳鸯等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银子、药品、食物、礼物堆了半炕,临走时,平儿让人雇了车帮她拉了回去。
刘姥姥此行为何能获得这么多财富?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三观”很正!
一、朴素的认知观
刘姥姥进荣国府,目的之一就是长见识。
一进荣国府前,刘姥姥跟家人说如果能要银子更好,若是要不到自己也能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向王熙凤告别时说道,自己到荣国府两三天,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历了。
所以,刘姥姥对自己进荣国府有着准确的定位和认知,因此她虽然是介乡下老妪,却能在众面前能够应付自如,做到“三知”:知火候、知进退、知对错。
知火候在两件事情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件事情是讲故事。刘姥姥给大家讲故事,完全是主场作战。无论是讲雪下抽柴的故事适可而止,还是讲老奶奶信佛得孙子的故事,都能够揣摩贾母、王夫人和大家的心思,用朴实的语言,编撰出与发共鸣的故事。
第二件事情是讲笑话。贾母在大观园宴请刘姥姥,王熙凤和鸳鸯借机让她出洋相让大家开心。刘姥姥看破不说破,饭桌之上不仅讲了“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亲不回头”的笑话,还借助吃茄子、鸽子蛋之机,闹出一连串的笑话,她的出现犹如一颗开心果,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所到之处都是笑声一片。后来,王熙凤和鸳鸯向她赔礼道歉时,她一笑了之。
知进退表现的巧妙到位。
贾母带刘姥姥参加大观园,为了让她见识荣国府的富贵,先带她去林黛玉的潇湘馆。
潇湘馆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
大家一起行走时,刘姥姥主动让出小路,让贾母和众人走,自己却走土路。琥珀拉她时,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
虽然贾母把刘姥姥做为亲戚,把她当作进荣国府的客人,但是刘姥姥却知道自己身份,她让出正道给贾母和众人,自己却走土路,是一个庄稼人的本分。
贾母带刘姥姥进入潇湘馆,刘姥姥得知林黛玉的身份后,借着屋里的书籍,妙语连珠,三番两次表扬林黛玉是一个读书人。但在薛宝钗屋里,她见到贾母发怒,自己便一语不发,沉默如金。面对同样的寄居之人,刘姥姥的表现截然不同,背后原因是两人在贾母面前的地位不同。知进知退,知言知止,刘姥姥言行举止充满了智慧。
知对错表现的恰到好处。
贾母带着刘姥姥参观贾探春房间里,板儿看到卧榻的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卉草虫的纱帐,小孩天性大发,跑过去观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
一巴掌教育了板儿,也挽回了家人的脸面。封建社会,豪门千金小姐的床帷不允许外人乱动,这是礼貌也是规矩。打板儿代替家人认错,表明自己的立场。办法虽然老套,却表达了真心实意。
板儿犯错刘姥姥能及时制止,自己犯错后也能知错便改。
宴席之上,刘姥姥开怀畅饮,饭后酒劲上涌,解手后醉卧怡红院。
袭人回屋叫醒后,她连忙爬起来认错:“姑娘,我失错了!并没弄脏了床帐。”
袭人将房间收拾过后,将她带到小丫头房里喝茶,教她撒谎说自己在山子石上打盹。刘姥姥见到众人后,口口声声称自己睡在草地上。
知火候、知进退、知对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刘姥姥在荣国府内,与人交往,做人做事,将“三知”用到炉火纯青地步,认知到位、思想到位、行为到位,自然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二、实实在在的财富观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刘姥姥进荣国府,其实就是为利而来。
为了能要到更多的财富,她采取了直接、间接和试探的方式,巧妙开口,要到了自己想要的财物。
直接要药品。
无论要古代还是现代,寻医拿药都需要不少的开销。荣国府里有药房,刘姥姥年纪已大,需要备用一些药品,二进荣国府她开口向贾母要了四样药物。离开荣国府之机,贾母的丫环鸳鸯帮她收拾东西时,将此事点破:
“这包皮子里是你前儿说的药:梅花点舌丹也有,紫金锭也有,活络丹也有,催生保命丹也有,每一样是一张方子包皮着,总包皮在里头了。”
鸳鸯说的很清楚,药物是刘姥姥开口要的东西。由此可知,刘姥姥私下跟贾母要过药品。
间接要食物。
古代宴请客人,不仅有正餐,还有间食,吃过正餐过后,会有茶歇吃点心。
贾母宴请刘姥姥后,在藕香榭里请她吃点心。
刘姥姥看见小面果子都玲珑剔透,便拣了一朵牡丹花样的笑道:“我们那里最巧的姐儿们,也不能铰出这么个纸的来。我又爱吃,又舍不得吃,包皮些家去给他们做花样子去倒好。”
贾母听完之后,当即说道走时送给刘姥姥一坛子。
运用表扬的方式间接索要财物,刘姥姥的做法让贾母主动给予馈赠。
试探要绸缎。
贾母带着刘姥姥到潇湘馆参观时,看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让王夫人更换。
在薛姨妈和王熙凤的怂恿下,贾母说起了家中珍藏的软烟罗。王熙凤当即让人拿来样品。
众人赞赏之际,刘姥姥觑着眼看完后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听完之后,知道刘姥姥的心思,最终交办说:“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做一个帐子我挂,下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
刘姥姥向王熙凤辞行时,平儿帮她的整理礼物时说道:“这是昨日你要的青纱一匹,奶奶另外送你一个实地子月白纱做里子。这是两个茧绸,作袄儿裙子都好。这包皮袱里是两匹绸子,年下做件衣裳穿。”
由此可知,刘姥姥的试探最终有了回报。
刘姥姥这样做世俗吗?确实很世俗,对于她的举动,林黛玉给她是一个“母蝗虫”的绰号。
但是刘姥姥的做法却没有错。
王尔德说,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等到老了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这样。
刘姥姥凭借自己的智商求取钱财不可耻。在她看来,京都遍地是钱财,只有那些有本事的人才能获得,她不偷不抢不蒙不骗,凭借本事获得财富就是本事。
三、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什么?是看透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刘姥姥身处社会底层,饱受社会的苦难,但是她却积极乐观、努力向上、知恩图报,活成人人人羡慕的模样。
积极乐观的面对一切。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恰逢秋季菊花盛开之际,李纨让人采摘菊花孝敬贾母。
贾母插了一朵后让刘姥姥也同她一样戴花。王熙凤为了取悦贾母,把刘姥姥拉到身边,将一盘子各色花朵,横三竖四地插了刘姥姥一头。众人哄笑之际,刘姥姥不仅不恼,反而开心地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一句老风流,豁达之气随之散发开来;一头的各色花朵,在豁达的笑声中益加鲜艳。
宴席之上,鸳鸯让人取来黄杨根整抠的十个大套杯,刘姥姥虽然在乡村一辈子,但是对于名贵酒具并不认识,鸳鸯问她杯子是什么材质时,她笑着说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我们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困了枕着他睡,乏了靠着他坐,荒年间饿了还吃他,眼睛里天天见他,耳朵里天天听他,口儿里天天讲他,所以好歹真假,我是认得的。”
众人面前,说起自己的乡土生活,不仅不卑而且带着几分自豪,没有乐观的心态,做不到讲不出。所以,从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可知,她是一个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人。
努力向上的劲头不减。
人老之后往往暮气沉沉,贫穷之后往往自甘堕落。
刘姥姥却有一股努力向上的劲头。
在林黛玉的潇湘馆内,看到林黛玉房里满满的书,不由赞叹比上等男人的书房还好。
一个不识字的人却向往一个好书房,这种向往其实就是努力向上的模样。
秦可卿死前给王熙凤托梦,告知的两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办好贾家的书房。
秦钟死前,叮嘱贾宝玉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所谓立志功名就是读书入仕。
封建社会,只有读书才是努力向上的正途。刘姥姥羡慕读书人的样子,其实是努力向上的样子。
知恩图报的善心不灭。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秋风要银子。
第二次进荣国府,就有了报恩的意图。平儿问她到府里有何事时,刘姥姥说道:
“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所谓穷心就是报恩之心。虽然只有两袋瓜果,却礼轻义重。
贾家败落之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巧姐陷入烟花巷内,刘姥姥历尽千辛万苦将她救出火坑,并忍耻接纳她,使巧姐躲过抄家之祸,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说易做难,刘姥姥救助巧姐,给世人留下一抹温情。
“三观”正,做人正,做事亦正。荣国府的人虽然大多是看客下菜碟的人,但面对“三观”正的刘姥姥面前,都表现出少有的善良。
人心都是肉长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天生就是坏人,更没有一个人天生就会对别人充满恶意。如果我们能如刘姥姥一样有正确的认知观、财富观和人生观,我们的人生也一定不会太差!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