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卫子夫,父亲是汉朝著名将领卫青。卫子夫被册立为王妃后,霍去病就成了皇室的一份子,同时也受到了皇帝的青睐,成了皇帝的贴身随从。甚至,他还打算把《孙子兵法》传授给霍去病。
在卫青的熏陶下,霍去病也有了参战的想法,直到公元123年,他才有了参战的希望。汉朝皇帝派卫青出征,征讨匈奴,任命他为“御史台”。于是,十七岁的他,带着八百人,杀进了匈奴的心脏,将他们的首领都给杀了。而霍去病更是活捉了一位单于的舅舅,击杀了一位单于的祖父。那一场大战,令他声名鹊起,亦令他年轻时,声名大噪。霍去病回来后,立下大功,被册封为“冠军候”,并分地一千六百亩。
霍去病在公元前121年受封为骠骑兵大统领,率领他的军队在陇西边和单于之子作战。最开始计划的是公孙敖和霍去病分兵两路进军,但是公孙将军迷失了方向,未能与他会合。不过,这也没有关系,霍去病最终还是选择了“独闯”,最终成功地拿下了“五王”,“单于阏氏”,“亲王”,“丞相”,“将军”,“诸位将军”。匈奴经此一役,自那以后,再也不敢侵犯西北边疆了。
霍去病在公元一百一十九年的时候,又跟着他的叔叔一起出征,进入了北方,消灭了匈奴人的主要力量。这一仗打赢了,卫青与霍去病双双升为大将军。只是很诡异地,后来卫青身边的不少故人、幕僚,都相继地离他而去,倒向了“霍”。不管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是大侠中的佼佼者,又是叔侄之交,自然是前途无量。况且卫青为将士向来宽容,沙场之时,亦能与将士共患难,故而才会被人称为“过于和柔”。
但霍去病对将士的要求,却是要高得多。就拿他来说,每一次他离开,皇帝都会很高兴,让人给他送来十几辆马车的食物。只是这一路走来,他最喜欢的,就是将剩下的米肉扔掉。有的将士饥肠辘辘,到他这里来讨吃的,他非但不理会,反而自己出去打蹴鞠,趁将士饥饿。从这一点上来说,霍去病对于部下的态度并不是很好。既然这样,为什么人人都想跟着他走?
他在十七岁时,首次随叔父卫青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被授予了“冠军候”的称号。如此年轻,就是一代枭雄,这是任何人都会佩服的。这些军人都是为了出人头地,他们当然愿意跟随自己的“偶像”,为自己的国家效力。以上种种,看似霍去病对部下不闻不问,颇有几分蛮横之意,却也颇有几分道理。因为每次有战士来找他讨要粮食,他总是说:“要粮食,就从敌军手里抢吧。”这也使得那些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谁都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战利品。他的每一次胜利,都是用这种方法换来的。
霍去病削减营地伙食,就是要激发将士们的斗志,争取尽快结束这场战斗。这倒不是说他对将士苛刻,恰恰相反,他对有才能之人,却是极为重视的。只要你有能力,无论你是谁,他都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想要跟着霍去病,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有胆量,有本事,总会有出头之日。有志于出人头地的人,都会站在他这一边,也能明白他的用意。反正只要能赢,能建功立业,何愁没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