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很赚钱,只是增速慢下来了

自强不息晚 2024-03-18 12:46:37

在2023年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演讲中分享了关于动力电池过剩的观点: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将达到1200GWh,但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经超过4000Gwh。

摩根士丹利2023年也出过一份看空宁德时代的报告,大摩也觉得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价格战不可避免,二线电池厂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更加激进的价格战,于是将宁德时代的目标价下调至180元。而宁德时代最终跌至140元左右。

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以及对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30%后,销量增速放缓的担忧等,这些都是导致新能源产业加速调整的核心因素。而从宁德时代最新的财报中确实能感受到行业增速的放缓。

3月15日,宁德时代公布2023年财报,全年营收4009.17亿元,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441.21亿元,同比增长43.58%。全年业绩增速放缓明显,最为关键的是四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0.16%;净利润同比下滑1.23%,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仅为7.69%。

数据来源:IFind

之前我们讨论过,在主流车企都建立合作后,如果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30%,行业增速放缓会不会影响宁德时代的营收增速?而一旦营收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会不会影响宁德时代的利润增速?宁德时代高增长的故事是否还能持续亮眼?

营收增速放缓

中国汽车工业差不多发展了7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汽车大国变成新能源强国用了15年的时间,而新能源车销量从125.6万台到949.5万台,只用了6年的时间。去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1406.1万台,同比增长33.4%,这其中中国销量占了67.5%。

行业超高速的增长,也是宁德时代崛起的关键,从市值千亿到万亿,宁德时代的核心优势是产能,是规模建立起的竞争壁垒。至2023年,国际主流车厂中稍微有点量的,基本都被宁德时代包圆,特斯拉、理想、蔚来、极氪、问界以及还未上市的小米等。

而行业渗透率超过30%之后,增速的确放缓明显。财报数据披露,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出货量242Gwh,同比增长107.09%,2023年销量 321GWh,同比增长 32.56%,1度电的价格已经从977.66元,同比降低至888.64元。这也是营收增速低于销量增速的原因。

储能板块目前是宁德时代增速最快且毛利率最高的一块业务,营收增速同比增长33.17%,至599.01亿元。去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是185Gwh,同比增长了53%,宁德时代市占率为40%,虽然市占率还是全球第一,但是相比2022年还是降低了3.4%。

储能这块业务的竞争比新能源车要更大,因为储能对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没有电动车严格,行业准入的门槛不高,包括格力也都是储能供应商,另外储能是招标制,价格竞争也相对更激烈。

动力电池这一块,宁德时代的基本盘暂时还是稳健的,尽管增速有所下滑,但因为上游材料大幅调价,宁德时代四个季度的毛利率是在持续增长的,Q4毛利率已经回暖至25.66%,全年净利润稳定在441亿元,并且准备分红220.6亿元。其实利润表中,有57个亿是拿的补贴,还有83亿是利息收入。

这几年新能源大风口宁德时代确实是攫到了利润,同时又在新能源估值热度最高的时候定增募集了647亿(数据来自同花顺),公司是不差钱的,财报披露的货币资金高达2643.07亿。

海外增速亮眼

国内的收入增速只有7.25%,增量滞涨明显,海外的收入增速是70%,这里一部分应该是特斯拉贡献的收入。去年特斯拉全球卖了181万台,同比增长了38%,另外应该就是储能业务贡献的收入。

新能源车其实在海外已经面临增长的瓶颈了,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31国实现新能源车注册量300.9万台,同比增长16.2%,渗透率为23.4%;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103.8万台,同比增长59%,渗透率为9.3%。

欧洲市场的渗透率还不到30%,但增速就已经放缓至16%,欧洲市场的增量是不是要见顶?美国的渗透率也不到10%,增速只有59%,这样的增速算不算高?(起码比中国要低很多)

从渗透率角度来看,欧美的电动化依然还有巨大的增量空间,但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电车的快速普及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使用成本即电费;另一个是便利性问题。便利性其实就是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起码在全国重要的高速要有充电桩,城市成活区域也要建一定的充电站。

这里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国内的充电运营商几乎都是亏本经营,原先在建站的过程中也是有巨额补贴来支撑的,欧美政府愿意拿出多少的财政力度来支持,以及充电运营商的价格,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要知道电动车早在1834年就已经被发明,1990年通用就已经在车展上展过能跑200公里的电动车,但最终1886年奔驰生产的第一台汽车,才被定义为世界第一台汽车。因为欧美本身不缺油,电车的充电、续航、以及成本完全要高于燃油车。

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技术的创新更迭有无限可能,如果国产出海顺利?如果特斯拉销量超过大众或者丰田这些巨头,那未来的想象空间还是丰富的。

接受平庸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宁德时代尽管面临的竞争环境相对激烈,海外的增量也有欧美政策的不确定因素,但即便是按照制造业的估值来估,当前的估值其实也不算贵了,只是下一阶段的增长预期不再有三年前的那种确定性。

一个产业的机会,从无到有,从0-10%,从10%-30%是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估值暴增的阶段。宁德时代上一波估值暴增的背景是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不到100万台至352万台的增长。

而这样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30%后,不可能再像之前这么高速的增长。宁德时代靠着规模的优势依然会是行业最赚钱的公司,只是高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0 阅读:12

自强不息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