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许世友二儿子被人举报,军区不好处理,许世友:直接枪毙!

文史狂刮风 2024-02-17 02:20:42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全国党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许世友老将军也风尘仆仆地从外地赶来。

而众人面对许世友,却欲言又止。

原来,许世友的二儿子许建军在青海犯了事,已经被军区抓起来了。

这件事,按说早该通知许世友的,可是,大家都不知道怎样开口。

走私疑案

许建军这孩子,本来在军队里一直表现的很好。

可就在不久前,有人揭发许建军和几个高干子弟,一起干了走私的勾当。

这件事情,在军区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许建军还有其他几个涉案人员,都被控制了起来,接受审查。

有人证,还有物证,似乎许建军的犯罪是板上钉钉的了。

所以,军区想要尽快研究出一个处理结果。

但这件事,毕竟还关系到许世友,他为国操劳一生,如今这么大年纪了,如果突然告诉他儿子牵扯进了走私案,他说不准会受刺激。

所以,大家只能心照不宣的把这件事情瞒了下来。

可是,拖来拖去,眼看就要上法庭了。

军人走私在当时是足以枪毙的大罪,终究是瞒不住的。

所以,会议结束之后,聂凤智想了又想,还是专门找到许世友,把许建军如何被人举报,如何如何犯罪,都对他说了一遍。

许世友本是个暴脾气,一听自己的儿子居然知法犯法,顿时暴跳如雷。

聂凤智本还想问问许世友,有什么处理意见。

没想到,气头上的许世友直接对聂凤智说:“枪毙,一定要枪毙!”

这个反应,把大家都吓了一跳,据在场的人回忆:“许世友那表情与神态,如果他儿子在场,恰好身边有枪,肯定会拔出来扣动扳机。”

众人十分不安,赶紧都聚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好不容易把发火的许世友勉强劝住。

许世友说枪毙,还真不是闹着玩,他很快又给军区方面发了消息,说不要顾自己的面子,越是自己的儿子,越该重判才是。

此时,许世友对许建军非常失望,他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会犯下这样的罪。

不过,这件案子最后并没有判决。

因为,虽有证据,可种种证据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光听证人的一面之词。

更重要的是,许建军本人一直都没有承认自己参与走私。

而案件后续的调查,也没有调查出什么结果。

最后,军区做出的决定是把许建军开除出部队。

许建军就此中断了自己的军事生涯,后来他下海经商,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可是,当年的案子始终是许建军和许世友父子心中的一块心病。

刚正不阿

许世友的失望,是很好理解的。

他一生刚正不阿,即便后来位高权重,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借着光环作威作福。

许世友的几个孩子,都过得十分艰苦朴素,性格更是谦逊有礼。因此,许建军案发的时候,所有人都倍感意外,走私,可不像是许世友家的人能做出来的事情。

许世友的妻子儿女,都受许世友严格家风的约束。

许世友一生曾经历过三段婚姻,第一段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过,许世友对这段包办婚姻并不抵触,因为,他是出了名的大孝子,也相信母亲的眼光。

这段婚姻为许世友带来了许光这个长子。

许光一生是历经坎坷的,因为,许世友和许光的母亲朱锡明结婚不久,便上了战场。

朱锡明独自在家生下了这个儿子,又过了没多久,许世友红军的身份被人盯上了。

敌人很快来到许世友的家乡,要斩草除根。

朱锡明作为许世友的妻子,是最危险的,为了保全儿媳,许世友的母亲劝朱锡明改嫁。

朱锡明一开始不肯,可是,考虑到儿子和婆婆的性命,最终还是嫁到北方。

许光从此跟着祖母,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时常要躲避敌人的搜捕,命悬一线。

幸好他还是有惊无险的长大了,只是长期以来都和父亲失去联系。

直到他19岁那年,在王树声的帮助下,许光才终于得以和父亲团圆。

许光是个非常出色的孩子,虽然小时候因为境遇艰难,没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依然天赋出众,而且十分刻苦。

后来,许光考入了海军学校,他也是我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海军军官之一。

许光这样上过大学的海军人才,在当时十分难得,因此一毕业,他就被分配到部队服役。

许光

这也让许光十分骄傲,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而作为儿子,他想要追随父亲的脚步。

但是,没过几年,许世友却专门找到大儿子,和他长谈了一次。

而谈话的内容是,许世友希望儿子能够离开海军,回到家乡。

许世友之所以这么狠心,让儿子放弃前途,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许光在海军里虽然表现优秀,奈何树大招风,因为他是许世友的儿子,所以,人们难免高看他一眼。

这就是许世友最担心之处,许世友对国家抱有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他并不希望儿子因为自己的缘故,平步青云。

更残酷的说,他知道,许光虽然优秀,但是远没有人们夸赞的那样好。

所以,他宁愿自己的孩子平凡一点,不要占国家的好处。

还有一个原因是许世友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在母亲跟前尽孝。

而许世友的母亲最疼爱的,就是许光这个大孙子。

所以,许光回到家乡的话,能够代替许世友,侍奉老人膝下。

大好前途突然结束,一般人早就心生不满,但是许光却坦然的接受了父亲的提议。

很快,他离开海军部队,来到家乡的小县城,成为了武装部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

在后来的人生中,他把所有的工作热情都投入到了对家乡的建设之中。

坚守原则

许光的儿子回忆,许世友在母亲去世之后,又曾经和许光谈过一次心。

那次,许世友问许光,还有没有想回海军的打算?

毕竟,如今老人已经去世了,而许光这些年在家乡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如果他想回海军的话,似乎也未尝不可,

但这一次,许光坚定的拒绝了,希望能留在家乡。

许光

至于原因,许光的儿子是这样说的:“父亲之所以选择留在家乡,是因为他出生于鄂豫皖根据地的中心新县,对革命老区有特殊的情和特殊的爱。他曾对我们说,要把对奶奶的孝转化为对老区人民的爱,真心实意为新县老区人民做点事。”

温和谦逊的许光,看起来性格和许世友截然相反。

但事实上,这对父子的内核是相同的,他们都把个人的得失放在了最后。

80年代的时候,许世友曾经向父亲开口求过一次,却不是为了调回海军,只是因为他在家乡工作了20多年,依旧是个副部长。

相比于同龄人,他的晋升的确有些太慢了,他想往上升一升。

所以,就找到了已经退休的父亲,想问问有没有这种可能?

那一次,许世友却对儿子发火了,他说:“你当过几次敢死队?受过几次伤?对人民作了什么了不起的贡献?好好学习,老老实实工作,干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

当时,许光的心里有些委屈,不过,很快他又想通了。

父亲这么做,正是为了堵死所有人走后门的机会,自己如果因为父亲的缘故得到了升职,那就等于是做了国家的蛀虫,这样的事情,许世友一辈子都不可能接受的。

想明白了之后,许光安心的回到了家乡,继续留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他没有父亲那么耀眼,但他同样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而后来卷入走私案的许建军,则是许世友的第二个儿子,是许世友和第三任妻子田普所生。

许世友的几个孩子,除了大儿子许光之外,其他孩子的名字基本都是为了纪念革命。

比如,许建军还有一个姐姐许丽,原名是“许经夫”,因为,她是许世友在经夫山打仗的时候出生的。

许建军的名字,也是差不多的来历,他在战地医院里出生。

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候,刀枪无眼。

这个脆弱的小婴儿,也说不定有一天就会堙没在沙场之中。

为了祝福这个孩子,所以,许世友当时对妻子说:“军队是扳不倒的,就叫许建军吧!”

从出生开始,许建军就和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战场充斥着他整个童年回忆。

和哥哥许光一样,许建军从小就把父亲视为自己最优秀的榜样,也把参军定为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

为了实现自己的参军梦,他几乎从小就拿一个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许世友虽然忙碌,但是对几个孩子的教育并没有放松。

他时常教导孩子们,要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不要做任何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的刻在许建军的心中。

命运无常

在日复一日的盼望之中,许建军终于长大成人,也终于如自己所愿,以优秀的考核水准,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在许建军刚刚参军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轻人参军的地点,多半是在南京。

原因也很简单,许世友在南京干了那么多年的军区司令,南京城里没有不熟悉他的。

他的儿子来到南京参军,那将来的仕途自然差不了。

可是,许世友最顾虑的就是这一点。

所以,后来许建军参军的地点,并不是在南京,而是在偏远的青海。

选择这个地点,自然有许世友这位老父亲的考虑。

许世友在青海没有什么工作经历,他认为,儿子到青海去参军,对大家最公平。

儿子临行前,许世友又殷殷嘱托,让他到军队里,也依旧要保持低调的性格,不要向别人随意透露身份,要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

带着父亲的嘱托,许建军满怀憧憬的来到了部队。

当然,是金子,在哪里都要发光,许建军凭借自己优秀的表现,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每次训练,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每次学习,他永远都最积极。

大家都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

然而,有时候命运很无情。

就在许建军满怀信心的时候,突然之间,他成为了青海军区走私案的嫌犯。

在接到军区通知的时候,许建军目瞪口呆。

他确信自己从来没有参与过什么犯罪事件,更不认识什么犯罪分子。

可是,面对别人的举报,他的解释显得如此苍白。

迎接他的是一轮又一轮的审查,可是,无论如何审都审不出一个结果。

那个年代的调查手段太过落后了,而走私案又十分敏感,大家不敢掉以轻心,更不敢抱着疑罪从无的心态。

案子一日不查清,许建军就没有办法回到部队参加训练。

到最后,这件事情更是被告知了许世友。

许世友暴怒的态度,很快也传到了接受调查的许建军耳中。

许建军并不责怪父亲,如果父亲表现出了袒护包庇,那才是违背了许世友的本性。

而后,由于案子迟迟查不清,许建军不得不离开部队。

而在他接受调查期间,父亲没有过问,这同样也是出于公平。

而多年之后,许建军等到了一个结果。

原来,当年的案子只不过是有人诬告,他的确是清白的。

然而,结果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已经去世。

甚至,在去世之前,为了避嫌,许世友和儿子都没有见上一面。

这成了许建军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拿到调查结果之后,人到中年的许建军来到父亲的坟前,痛哭失声。

但至少此时此刻,人们终于知道,自始至终,许世友的孩子们都没有辜负他的教导。

参考资料:

李佳音《历史真相:许世友之子许建军为何被捕入狱?》

张世贵《上将许世友的家风》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4

文史狂刮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