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几年,福州致力于打造CBD,正儿八经、有明文规划的,多达7个:五四路CBD、金融街CBD、闽江北CBD、江南CBD、三江口CBD、滨海新城CBD、晋安湖CBD
但毫无疑问,福州似乎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足以作为城市形象输出的CBD。
就在前几天,我们关注到福州的第七大中央商务区晋安湖CBD又传来规划变动。晋安湖东侧最好的商务办公地块,有两幅的土地性质悄悄变成了商住地块出让。
这个新晋CBD似乎也正在偏离大家的想象和期待。
客观地说,福州晋安湖一带的资质是很不错的,无论是地段、配套、景观资源,都可圈可点。近年来,建发、中海、保利、首开等一系列国央企在这里都有不错的住宅项目推出,居住氛围日益浓厚。
但,这不应该是晋安湖“CBD”吗?
这很难不让人想起有着“两岸金融集聚区”之称的江南CBD,晋安湖CBD似乎在重蹈覆辙。
曾经,江南CBD一纸规划,打造“一核一轴多区”的整体空间布局,给足了大家想象空间。加上地块自身的江景优势,这里的确是打造福州城市封面级别CBD最好的摇篮之一。
但当江南CBD进入实质性开发建设阶段,我们看到的是商住地块在一块一块地出让,这里已经集结融信、禹洲、世茂、旭辉、金辉、凯佳等多家房企。
而真正能拿出来撑场面的地标、写字楼有吗?并没有。
一阵狂热的欢呼后,静下心来想想,目前的江南CBD似乎也只有“地产化”的趋势。
CBD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当时定义为“商业会聚之处”。随后,CBD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
在近年来国内的CBD建设热中,经常被作为资料引用的是美国纽约的曼哈顿,法国的拉德芳斯,日本东京的新宿,还有香港的中环......就是说,世界上只有很少的CBD,而且无一例外都在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但在大福州,有7个。
福州CBD经过一番“野蛮”生长,规划参差不齐,各个区市基本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形成合力,造成了当前福州CBD发展不尽如人意。
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指标,这7个CBD甚至无一能够加入中国商务区联盟。中国商务区联盟是由包括北京、上海等在内的12个城市商务区发起成立的国内一流CBD联盟,目前该联盟成员也仅有26位。
所以很现实的问题是,福州的CBD拿到全国,存在感其实很低。福州好像有很多CBD,又好像没有。
除了早期市中心发展相对成熟的五四路,台江沿江商务区,福州CBD的尽头基本是住宅。
而在投资商、开发商、炒房客助攻下,各大CBD的房产价格也迅速膨胀。滨海新城、三江口从立项之初的远郊,转变为房价迈入“2W+”时代的城市新中心;江南CBD目前新房在2.7w左右,迈向3字头只是时间问题;晋安湖CBD的商品房指导价已经到4.5w,比肩市中心。
不断炒高的价格又加速了各大开发商入驻,开发住宅。福州的中央商务区,现在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中央商务住宅区。尤其是三江口CBD和滨海新城CBD,已经成为福州两大新房库存重灾区。
从中原地产出品的福州各板块库存色温图可以看到,这两块地已经红到发黑。其中,三江口板块的广义库存达99.8万㎡,滨海新城更是突破了200万㎡。
从长远的角度看,福州的城市化之路的确需要高端的CBD输出形象,以此提高城市定位。
我们需要给他一点时间,一点包容,相信他潜在的能量。
但我们也需要思考,遍地开花的CBD背后,用什么去支撑?能支撑多久?量化的CBD是否真的适合福州呢?
做商务区不是种地,增加播种面积,就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一个城市对商务的容纳量是有限的。或许,福州CBD的虚火是时候来一场降温了。
上为正文。
搞笑不,福州这种经济体量居然有7个CBD,有一两个就很够了,这分明是开发商炒房的策略
福州环境不错,就是物价高。房价高,工资低,可选择就业前景很少。
有好的企业才叫CBD,全是金融外包,骗子公司能不被玩儿坏[呲牙笑]
水浅王八多,遍地是大哥,他这是遍地是CBD
希必地
没几家撑场子的本地大企业,搞个CBD有几个公司租
CBD最后都稀巴烂啦!产业带动经济……再多再美CBD没产业最后都稀巴烂
聪明人太多了[得瑟]
福州房地产公司全倒闭了[笑着哭]被谁玩死了?
滨海新城风大,偏僻房价高,不知道最终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