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我要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埋在一起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2024-08-20 15:19:02

1982年9月,粟裕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正式退居二线。这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非常不好,但依然尽自己所力关心着国家和军队建设。

1983年1月,中顾委计划在春节前召开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茶话会,粟裕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但他特地准备了一篇书面发言,委托时任中顾委秘书长荣高棠同志转达。

他在发言中写道:我们这些老同志常被人称为“有影响的人士”,我以为影响主要是党的光辉、战斗的业绩、革命的传统作用于我们身上所产生的影响,让我们珍惜这种影响,在有生之年为党为人民发出最后的光和热吧!

这篇文章事实上成了粟裕在政治领域的最后留言,此时他已届人生的最后阶段,但他的心中只有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对于自己的“成绩”,乃至得失却从未提起。

英雄迟暮

1977年时,在协助中央稳定全国局势过程中立了大功的粟裕按功劳、按地位、按资历担任军委副主席本无可厚非。

因为就算资历不如他的罗瑞卿也已经担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他这个第一大将担任副主席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不仅大将,当时很多上将、中将,甚至少将都已经是中央军委常委,和粟裕的军内职务平起平坐了。

但是最后粟裕却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这个任命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因为对于戎马大半生的粟裕来说,从事国防和军队建设这种军事工作远远比人大和政协的工作更能让他发挥作用。

阅读材料

虽然止步于军委常委,但粟裕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在参加人大工作的同时开始继续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希望以自己对军事问题的总结为后人留下一些借鉴。

70年代末期,军事科学院组织几位同志协助粟裕整理回忆录,经过持续的工作,到1981年为止已经整理完成了部分文章。

但随着1981年粟裕在脑溢血后又患上脑血栓,思维和语言组织受到一定影响,有人便劝他不要再搞回忆录了,军事科学院的工作组也被调回去了。

其实粟裕在战争年代就有头痛的毛病,一旦发作几乎难以集中精神思考,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医疗条件,只能靠一些土办法镇痛,为此落下了严重的病根。

在军科院讲话

解放以后才知道,粟裕的这些症状都是“美尼尔氏综合征”的表现,为了治病,他不得不在青岛长期休养,与抗美援朝战争失之交臂。

尽管军事科学院的“外援”撤走了,但粟裕个人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著述,因为他认为写回忆录不是给个人表功,而是为了给以后的国防工作者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在很多情况下他只是个叙述者、总结者、评价者。

正如他所说的:“回忆录中记述的一切成功和失败,经验和教训,是参与革命斗争的所有人们,特别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虽然自己长期住院,但只要病情一稳定,粟裕就让爱人楚青执笔,他口述。就这样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到了1984年他去世时仍未完成。

相濡以沫

楚青在极度悲痛的心情下立誓完成这部遗作,并得到了中央军委的重视,又增派了二十多位工作人员共同参加编写和整理,这才让该书以《粟裕战争回忆录》的标题在1988年出版问世。

除了撰写《回忆录》,粟裕在生命最后两年还做了许多对自己曾经战斗过地方的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和补充。

1982年4月,他接受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淮海千秋》节目组的采访,回忆了淮海战役的基本情况,在镜头中已经75岁高龄的粟裕一谈起行军布阵就显得神采奕奕,完全不像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

对于战役方案的决策、变更、实施、结果,粟裕的思绪仍然清晰敏锐,犹如一切尚在眼前,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

头上伤疤赫然可见

1982年8月1日,为了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粟裕写了一篇题为《伟大的转变》的纪念文章,回顾了当时才20出头的自己跟随南昌起义军走上革命道路,在朱德、陈毅等领导下走上井冈山的经历。

那时粟裕还不过是革命军队中一个毫不起眼的警卫班长,谁也不曾想到二十年后他会成长为一位指挥几十万大军的军事家。

从1934年开始,粟裕以闽浙赣军区参谋长的身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红军在谭家桥、怀玉山的一次次失败,让粟裕一次次冲出绝境,磨砺出坚韧不拔,果决凌厉的指挥艺术。

只不过当年面对几十倍,上百倍于自己的敌人,粟裕只能东躲西藏疲于应付,而当他能够指挥几万人的野战兵团时,就能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给兵力相当的敌军致命一击。

在边境巡视考察

越接近人生的终点,粟裕就越怀念那时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牺牲,才让自己这个幸存者活到了新中国的成立,活到了改革开放,看到了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新的开始。

1984年2月5日下午16点33分,一代战神因病溘然长逝,他逝世后,夫人楚青向组织转达了他151个字的遗言:

“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组织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革命的胜利。”

“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和家人在一起

这些省份的山山水水,有很多地方都留下过粟裕战斗、工作的身影,也有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很快,中共中央、中顾委、中央军委向全国沉痛宣告了粟裕逝世的消息,并决定尊重他生前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

从4月1日开始,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按照粟裕的遗愿,行程数千公里,历时两个月,将他的骨灰撒在生前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让这位为了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军事家和祖国的土地永远地融为一体。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后依然会有人在讲述着他的传奇故事和战绩,这才是历史和人民对这位战神的最高认可,这是什么军衔,什么职位永远不可能替代的!

1 阅读:24

每日一段大国崛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