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风”的由来,竟然起源于朱元璋的理想主义

超牛说说 2021-02-17 14:12:54

说起“随礼”,在现今社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随礼,增加了大众百姓的经济负担;随礼,滋生了贪腐的土壤;随礼,成了繁文缛节的表现形式 。

随礼,确实到了让人不厌其烦的地步。

今天来探究“随礼”的由来。

其实,“随礼”是民太祖朱元璋发明的。

说起朱元璋,自从乞丐当上皇帝以后,强烈的乌托邦之梦开始泛滥,底层社会生活背景使得他的乌托邦情节较其他开过皇帝更为强烈,集体主义、平均主义是小时候朱元璋的梦想。

当上了皇帝,自然要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实现自己的梦想。

皇帝有梦想,自然不会缺帮他实现梦想的臣子。

解缙,这位明初大才子,根据朱元璋自己对乡村乌托邦的设想,拿出了一份完美的图画。

很简单,就是把朱元璋希冀的,从小缺乏的农民之间的淳朴、善良、互助意识结合起来,使农民们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朱元璋从小渴望的温暖,现在可以试想了。

朱元璋成了“人民公社”的始作俑者,社员们上工都是听队长的统一号令下地劳动。

其实,早在600年前,朱元璋就已经想出了这个非凡的主意。

“外出号令,止是各地老人劝督,每村置鼓一面,凡遇农种时月,五更擂鼓,众人闻鼓下田…..!”

在朱元璋的理想社会里,每个集体都应该充满互助精神。朱元璋命令乡里之间,互助互济。

于是,“随礼”开始了自己的发端。

当然,当时的朱元璋出发点完全是善意的。

他说:“乡里人民,贫富不等。婚姻死丧吉凶等事,谁家无之?今后本里人户,凡遇此等,互相周给。且如且如某家子弟婚姻,某家贫苦,一时难办,一里人户,每户或出钞一贯,每里百户,便是百贯,每户五贯,便是五百贯。如此资助,岂不成就?日后某家婚姻亦依此法。又如某家或父母死丧在地,各家或出钞若干,或出米若干资助。日后某家倘有此事,亦如前法互相周给。虽是贫家,些小钱米亦可措办。如此则众擎易举,行之日久,乡里自然相爱。”

朱元璋一直把自己当作不折不扣的农民,深知农民的疾苦。作出此番训导,是对农民生活的关怀。

当然,朱元璋没想到,很多善意之举逐步演变成一种文化,因为某个时代的变迁,开始变得不合时宜。

对待现在不合时宜的随礼风,一定要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现在的不合时宜也许到了一定时期,又变成友爱互助的途径形势了。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