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为何唯有曾国藩被称为真正的“士兵”?

超牛说说 2021-03-16 16:47:39

读书不倦,杀人无悔,在杀人中读书,在读书中杀人,在读书杀人中功成名就,在杀人读书中青云直上,这就是曾国藩一生的历程。

所以,不得不赞叹老祖宗创造了“士兵”这个词,而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堪当“士兵”这个词的,非曾国藩莫属。

因为,曾国藩是真正的靠“士”起家的,年少年轻曾经参加科考无数次,一步步靠考试获得了青云直上的机会,就在文官当得风生水起之时,又开始了带兵打仗的日子,将清朝心腹大患太平天国消灭,可想而知,曾国藩的统帅能力有多强。

很多后人都称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半个”就是曾国藩了。

其实,孔子思想惠及后世,至今炎黄子孙都自觉不自觉遵守儒家思想,影响之深远甚至覆盖了东南亚地区。但是孔子还真没打过什么胜仗,带兵打仗的能力和指数应该是不及格的。

王阳明创造了心学,带兵打仗功夫也是一流的,也许是离当代久远了些,现代人对王阳明认识浅薄了些。

倒是曾国藩,至今《曾国藩家书》都是正版盗版不知道刊印了多少版,很多上流社会中流砥柱都将其作为枕边书。就连当代两大影响最大的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对曾国藩的赞赏和认可都是统一的。

可想而知曾国藩的影响力有多巨大!

首先谈谈曾国藩的“士”?

说起“士”,当然跟科举制度分不开,科举制度可能有九十九个坏处,但是有一个好处是明摆着的,就是给无依无靠的平头百姓子弟留下了一条出人头地的隙缝。

曾国藩就是从这条隙缝中钻出来出人头地的。

其实,曾国藩绝对不是天赋异禀之人,从十三岁到省城长沙参加童子试,期间经过七次考试,直到二十二岁那年,才考中秀才。

这当然与曾家自始至终的认识有关,就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没有恒久的坚持,估计曾国藩这个秀才很难考上

考上秀才后,曾国藩脑洞大开,第二年,一举考上的举人 ,然后向进士发起冲击,不过进士考了俩年都名落孙山,第三次,曾国藩在京城会试中考取第三十八名,时年二十七岁。

曾国藩冲破多少重考试难关,杀出多少个科场重围,最后,被幸运留在翰林院。在清朝,翰林出生是升迁重要资格,很多重要岗位都是有翰林大学生出生的担任,类似于美国总统都由名校哈佛、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可为异曲同工。

曾国藩读书应试,步步高升,升官速度之快,一举打破湖南籍官员二百年记录。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曾国藩被任命为礼部侍郎,当上了礼部副长官,而此时的曾国藩,年仅三十七岁。

当然,曾国藩做官肯定不是光靠考试的,更不是高分低能。他的另外几套本事是履行职责很投入,离家十年不省亲。还有,就是不但学习努力,而且学而思,思而动笔,写得一手桐城派好文章,大字小楷都写得一模一样。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长期的学习、思考和写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

这也为今后的统兵打仗奠定了思想基础,善于总结,在总结中提炼作战经验,在实际作战中加以完善,最后形成了独特的作战战法。

这从曾国藩别出心裁的建军方针就能得出结论,概括起来六个字“选士人,领山农”,他选用的将领大多数是书生,绅士,信奉儒教,士兵都是朴拙诚实、吃苦耐劳的山农,容易教育管理,便于重新塑造。

最终,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在王朝岌岌可危之际,砥柱中流,将太平天国屠戮于血泊之中,力挽大厦之即倾,成为同治中兴名臣之首。

投笔从戎的文人成千上万,但如此将高明的理论转化为杀人之道的唯曾国藩一人。

难到,曾国藩不是一名真正的“士兵”吗?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