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和八戒惧怕,悟空错判,为什么看破凌云渡秘密的会是沙僧?

长公子扶小 2024-05-20 06:43:31

金顶大仙指引唐僧师徒抵达凌云渡前。灵鹫高峰映入眼帘,如来佛祖近在咫尺。渡过眼前的凌云渡,取经人将会如愿以偿,取到传说中的三藏真经。幸福来得太突然,唐僧师徒有点招架不住。

面对波浪滔天的凌云渡,面对一根滑溜的独木桥,师徒四人都是什么态度呢?

唐僧说,“这不是人走的路”,收缰勒马,不肯前行;八戒宁可不成佛,也不愿冒险。两位直接吓趴了。孙悟空倒是一贯的生猛,却认为只有走过独木桥,才能达成使命,面见我佛如来,成就正果金身。

事实证明,接引佛祖用无底船把他们送过了凌云渡,“法船”才是唯一正确选项。而不是走的独木桥。也就是说,孙悟空错判了形势。

沙僧沉稳如山,一副笑眯眯的样子。按部就班,无缝对接。无所畏惧,来者不拒。

唐僧和八戒踌躇不前,惊悚异常;孙悟空自作聪明,马失前蹄,搞笑了一回。为什么唐僧师徒四组人中,知道凌云渡秘密的会是那个本事最小、最不起眼的沙悟净?

缘起非空:从卷帘大将到沙流精再到沙和尚,流沙河与凌云渡的神秘隐喻与不可言说的亲密关系。

沙僧在唐僧师徒四人组中起的是什么作用?如此角色扮演,意欲何为?

有网友戏言,卷帘大将是玉帝的心腹,是玉帝安插在取经团队中的眼线。事实真是这样的嘛?有一说一。该观点有合理的地方,也并非完全这般。老沙曾经是玉帝跟前的大红人,被当棋子抛弃,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先来看卷帘大将下界为妖后的地盘,安身立命之所。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西游记》

流沙河宽达800里,水深3000尺。老沙盘踞流沙河长达500年之久,飞禽走兽,万物生灵,都被他霍霍了个遍。所以这条河流就成了鹅毛与芦花都浮不起来的黑暗深渊。似乎是老沙杀生过重导致的结果,一切后果都源于沙和尚一人。

流沙河石碑是西游中唯一用篆字刻成的。足以说明这条河流来历之久远,远超取经路上其他所有河流。

流沙河之所以称之为流沙河,不是老沙到来后才有的名字,而是一以贯之,亘古就有。先有流沙河,后有沙流精;而不是卷帘大将做了水妖,才叫作流沙河。

流沙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流?

800里是宽度,“三千弱水”描写其深度。所谓“弱水”,即是神话故事中浮不起舟船的河水。

唐僧肉眼凡胎,不能背负,不能带着飞,这个论调从何而起?第一次出现这个观点,即是流沙河边上,悟空和八戒的一段对话。

八戒说,唐僧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悟空则说“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结论是不能驮,神仙也驮不起唐僧,不能带他一起跳舞一起飞。

引起这个论调的,正是老沙所在的这条流沙河。

然后你就看到了,沙流精老沙一口气吃掉了九次取经人,也就是说,干掉了金蝉子的前九世转生。大抵是金蝉子前九世所化的取经人不明就里,随从驾驭了一叶扁舟,从而导致翻船。

流沙河的独之处就在于,非但悟空这样的筋斗云不能驮唐僧,就是凡间的舟楫也无济于事。别说流沙河附近没船夫了,就是有,也载不动唐僧,否则,覆水难收。

流沙河中的弱水为什么是“三千”?

流沙河纵横千万里,对接的就是灵山脚下的凌云渡。凌云渡是源流,流沙河是其神经末梢。所谓“流沙”,具象意义上指的是流动的沙丘,符合沙流精的习性和气质;实则暗喻就是“恒河”。恒河即是凌云渡的源头,灵鹫峰下的那条河流。所谓三千恒沙与三千弱水,对上号了。

唐僧别号“江流儿”,所谓西天拜佛求经的自我救赎之路,十万八千里的九九八十一难,各种渡劫,降妖伏魔,暗喻的不过是在这条河水中“磨炼”而已。

悟空和八戒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猜到了流沙河,却没联想到凌云渡;沙悟净知情吗?

如果老沙知道取经人是如来座下的二弟子金蝉子转生,无论如何也是没这个胆儿敢去冒犯他的,更遑论去吃掉九次唐僧肉了。

回头来看,卷帘大将究竟是几个意思?

卷帘大将是玉帝身边的首席大护法,从字面上看,具体操作即是跑在玉帝前面,替他卷珠帘,把凌霄殿前门框上的一副金银珠宝编制的水晶帘子给卷上去。

这个动作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另有奥妙——暗喻的是老沙搓动珠帘,盘珠子,也是在恒沙中修炼的意思。看来卷帘大将的底色和西方灵山一系渊源颇深,修炼路数惊人的一致。

所以玉帝赶走老沙是有原因的,时机到了,如来要人,准予放行。天神800锤子打下界完事。

流沙河与凌云渡合二为一,一个是尾流,一个是源泉,原来竟然有这样的奇特关系。

老沙只知流沙河,对流沙河一清二楚,却对凌云渡一无所知。他又是怎么看破凌云渡的秘密的呢?有请金顶大仙。

授人以渔:金顶大仙和卷帘大将缘分不浅,提前给了老沙一个惊喜的暗示。

金顶大仙在西游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见他身披锦衣,手摇玉塵。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赴宴;手摇玉塵,丹台紫府每挥尘。肘悬仙箓,足踏履鞋。飘然真羽士,秀丽实奇哉。——《西游记》

金顶大仙是“真羽士”,得道成仙的道家神仙;胳膊肘上挂着“仙箓”,玉帝所赐,天庭编制内的大仙一枚。赴宴瑶池蟠桃会不算多拽,被王母邀请的大仙多了去了。“身披锦衣”,穿着一件黄马褂,具有“锦衣卫”的身份,妥妥的天宫皇家羽林卫军团中的佼佼者,这就不得了了。

取经前,盘问观音菩萨时间;回来后,再度问询唐僧师徒。由此可见,金顶大仙乃是持有玉帝敕命的仙界“老天使”,代表天庭常驻灵山脚下的玉真观,和如来对接,协调天庭和西天双方。

而卷两大将又是玉帝身边的贴身护卫,大天尊跟前的大红人。这就有意思了。两人定然会有交集,而且交往频繁,亲密度极高。

为什么这样说?

玉帝乃是三界主宰与仙界共主,想见这样顶格的尊贵之人,绝非易事。孙悟空上天庭搬救兵,至少要通过四大天王、四大天师这两道门槛。齐天大圣胡闹起来,非常人可比,很多时候都免了这些个繁琐的程序。

金顶大仙责任在身,身负重任,深得玉帝信任。时不时地前去凌霄殿向老板汇报工作,互通有无。过五关斩六将,绕不开的一个人即是卷帘大将。“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上吾称上。”卷帘大将不过一个将神而已,天庭像李天王这样的大元帅都有几十个,天蓬元帅都比他的名气大。凭什么老沙如此傲娇?

要面圣,见玉皇。你隔着帘子与门缝塞小纸条,卷帘大将不高兴,不接,你还真没办法。由此推测,金顶大仙每次见玉帝,都要先和卷帘大将预约,坐一坐,喝喝茶,谈谈同事友谊,兄弟感情。

如此看来,卷帘大将和金顶大仙的关系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

玉真观中,金顶大仙热情招待远方来的贵客,沐浴更衣,烧茶斟酒,留宿一宿。金顶大仙很热情,其中的劲道多半来自卷帘大将,而不一定是金蝉子的面子。

基于两者之前的友好关系,兄弟般的感情,金顶大仙有心拉沙僧一把,扶上马送他最后一程。雪中送炭难说,卷帘大将被玉帝贬斥,革除仙籍,帮不上忙;锦上添花的事情,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

长夜漫漫,有的是时间。金顶大仙瞅准时机,把老沙这个故人拉到自己禅房里,给他一个天大的惊喜。明里暗里,绕来绕去,讲的主体即是凌云渡。

本来老沙就对流沙河中的种种异象有所揣摩,经过大仙这番指点,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流沙河与凌云渡本质上是一回事情,乃是唐僧作为金蝉子所必经的一条磨炼之路。观音菩萨用红葫芦和九个骷髅头编制一只“法船”,取经人才得以顺利渡过;要过凌云渡这一关,金蝉子最终金蝉脱壳,师徒四人功德圆满,必然也会是以“法船”的方式完成。想想当初,唐僧出生第一难,就是一个木盆这样的“法船”送到金山寺金明长老身边的。真是神奇的法船啊!

凌云渡前,唐僧师徒四人个个踌躇满志,志在必得;又都各有所思,各有各的想法。

何以胜出者是沙僧?取经团四人组中看破凌云渡秘密的唯一高人?

金蝉子前世的所有记忆都丧失殆尽,自然无从知晓这个秘密,尽管他就是从凌云渡出发,从这里被如来放逐出灵山的;猪八戒作为曾经的天蓬元帅,统御天河八万水师,位尊北极四圣之首,俨然天庭一方大佬,不可一世的存在。却也由此难以接触西天一系的凌云渡秘密;齐天大圣孙悟空见多识广,聪明过头。聪明反被聪明误,错认只有过独木桥才是绝佳选择。

只有老沙心平气和,温情脉脉,笑眯眯地看师父和师兄们尽情表演。他在坐等法船的到来,而不是要逞强去走独木桥。

果不其然,接引佛祖姗姗来迟,弹指一挥间,化腐朽为神奇,凭空虚化出一只无底船。悟空尴尬一笑,顺手把唐僧推进小船。唐僧抛尸凌云渡,金蝉子王者归来,五圣成真的美好理想终于实现。

舒则恒沙法门;卷则一心秒旨。云卷云舒,三千弱水与恒沙,沙僧这个卷帘大将“卷珠帘”的功夫一流,机缘巧合,看破凌云渡玄妙,着实惊艳了众生。

法船不是虚空,人生即是修行。善发菩提心,以人性的视野定位你的人生之路,爱每个具体的人。人间自有真情在,花海荡漾四时春!

0 阅读:0

长公子扶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