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
未来,地球快要完蛋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农作物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差,种类也越来越少,小麦、秋葵相继因枯萎病灭绝,农民们只能种玉米…
而玉米,也很快要灭绝了…
天天都有沙尘暴,一刮起来,所有人只能马上停止户外活动,回到室内。
室内也好不到哪儿去,盘子得倒扣着放,因为只要一会儿工夫,上面就落上一层厚厚的土。
食物匮乏、气候恶劣,人们不得不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生存下去。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农民,但这依然无法改变食物越来越少的现实…
更灾难的是,植物越来越少,意味着光合作用越来越少,地球上的氧气越来越少…
当植物少到一定程度,人类也将面临灭绝。
离开地球,寻找新的家园,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
库珀,前NASA宇航员。
机缘巧合之下,他被选中,派遣到遥远的星系,寻找适合居住的星球。
他被告知,这个项目有两个计划。
A计划,宇航员找到合适的星球,回来带着地球上的所有人,一起转移。
B计划,直接带去5000个人类受精卵,找到适合的地方后,任其孵化,完成人口迅速增长。也就是说,B计划打算抛弃目前地球上的所有人。
库珀,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前者,因为,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为了孩子后半生的幸福,他忍痛告别了一双儿女,踏上未知的旅途…
《星际穿越》2014年上映,豆瓣上,116万人为它打出9.3的高分,位列豆瓣电影TOP250的第16位。
导演诺兰,似乎已经成为了电影高口碑、高票房的代名词。
其他作品包括《盗梦空间》、《信条》等等。
有网友评论:如果诺兰活得够长,那么豆瓣电影TOP250就被他承包了。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海报:《盗梦空间》(左);《信条》(右)
还有一条高赞评论这样说《星际穿越》:
第40分钟渐入佳境,80分叹为观止,120分泪流满面,160分恍如隔世…不曾如此贴近浩瀚星空,被它环抱;不曾如此触摸生命之弦,遁入五维幻境…
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如此烧脑复杂的科幻设定,都没有把观众拒之门外,这本身就是巨大的成功。
时隔六年,你依然会被那些极富想象力的画面所震撼。
比如,漫天黄沙的末世之感,隔着银幕也能感到喘不过气,当然,如果是戴着口罩观看,这种窒息感会加倍…
比如,虫洞,原来不是一个洞,用肉眼看,它是一个球体。然后,你跟随着飞船的脚步,靠近它、穿越它…
感受到时空弯曲效应…
比如,在遥远的米勒星球,表面是被广袤的海水覆盖,而这片看似平静的水面,会突然掀起滔天巨浪。
实拍地:冰岛
比如,利用登陆艇的自旋,强行和因爆炸而失控自旋的“永恒号”对接。
看完这段,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有晕飞船的感觉…
还有,视觉化的黑洞卡冈图雅。原来,它并不如其名,不是黑的…
库珀最后跳入卡冈图雅黑洞,进入了五维文明构建的超立方体中。
超立方体居然也是实景拍摄
虫洞、黑洞、引力方程、潮汐星球、时间膨胀、广义相对论…
这些听起来复杂无比的概念,被表现为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画面。
影片顾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他还在后来的纪录片《星际穿越中的科学》中,针对影片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作出了科学理论的解答。
有趣的是,在电影上映后5年,也就是2019年,科学家首次拍到了M87星系黑洞照片。
虽然在我们外行看来,与《星际穿越》中的黑洞不太一样,但专家指出,两者相似度非常高(涉及太多专业知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
美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事实上,即便是基于严谨的科学理论,诺兰在电影中还是做了大量艺术加工,比如给黑洞添加镜头光晕,比如想象出穿越虫洞的情形…
个人认为,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并不在于它是多么忠于现实,而是它能用艺术化的手段,让观众感受到宇宙的奇妙,激发更深层的哲思。
《星际穿越》非常厉害的一点就在于,它能把那些复杂枯燥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比如,虫洞。在一张白纸上画两个点,两点之间画直线,就是最短的距离,但如果把纸对折,变成三维空间,将两点贯穿相连,那么三维空间距离,远小于二维的直线距离。
这非常形象地解释了,虫洞实际上是一个“隧道”,可以弯曲时空间…
比如,关于时间膨胀的概念。
由于引力的影响,米勒星球上的一小时,就相当于地球上的七年。
虽然有学者指出,要使影片中描述的时间膨胀水平发生,米勒星球必须以超过99.99%的光速运行,可能它早就不存在了…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被这设定所造成的人世变换、沧海桑田之感所震撼。
我们曾经在古人的想象中,听过“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听过“到乡翻似烂柯人”的传说:砍柴人不过是在山里看了一会儿下棋,一回头,斧子已经烂了,走出大山,百年过去了,亲人朋友都不在了…
没想到,这一设定居然在科幻电影中实现了。
当库珀从米勒星球回到飞船,他不过去了3个小时,人间已经过了23个春秋…
黑人同伴的胡子,已经花白了…
儿子传来的视频,积攒了23年:
爸爸,我毕业了,成绩是第二名。
爸爸,我认识了一个女孩,我感觉,这辈子就是她了。
爸爸,脸往这儿看,你当爷爷了!我给她取名杰西…
爸爸,杰西不在了…
女儿对着镜头哭泣:爸爸,你这个混蛋!今天是我生日,你说过,你回来的时候,可能我们是一样的年纪,今天,我就到了你离开时的年龄,所以现在就是你应该回来的时候了…
多少人,在这里潸然泪下…
23年啊,孩子长大成人的23年,就这样在转瞬之间错过了。
时间可以拉长,可以缩短,却没有办法回转…
孩子的无数个第一次,你没有参与,他们的快乐幸福,悲伤痛苦,你无法陪伴与分享。人生,有比这更遗憾的事吗?
这也是《星际穿越》最打动人的部分,它是一部包裹在科幻外壳之下,温柔至极的亲情电影。
这里不得不提,这部电影的配乐大师汉斯·季默。
这部影片如此震撼动人,汉斯·季默功不可没。那些经典的画面,配合管风琴的演奏,将宇宙之浩渺,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斯·季默
然而,你可能并不知道,在这部电影诞生之初,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电影开拍前,诺兰曾给汉斯·季默寄了一封信,请求他在一天之内写个曲子。
信里是一段用打字机打印出来的文字,上面没有写什么宇宙,什么穿越,而是写着身为人父的意义。
汉斯·季默照做了,他用了一天的时间,写出了他能想到的一切,这相当于是他写给儿子的情书。
诺兰当晚就过来了,当听完汉斯·季默的初次演奏后,他说:我觉得这部电影可以开拍了。
男主角马修·麦康纳在试镜时,与诺兰在办公室里交谈了近三个小时。他们没聊电影,全是在说家庭与孩子…
马修身上的“父亲气质”,最终打动了诺兰…
而诺兰本人,也因为电影拍摄导致无法经常陪伴孩子,非常内疚。他曾说:对我来说,这部电影其实是关于成为父亲的意义。
影片用一个无比宏大的背景,去诉说一个个体微小的情感。
无论是,库珀被困在超立方体里,拼命挣扎,想要帮助年幼的女儿,留住当年的自己。
还是电影最后,三十来岁的父亲,与耄耋之年的女儿重逢,父女俩紧紧握着对方的手。
女儿说:不该让父母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你走吧…
这些无不让银幕之外的观众飙泪,感叹时光之残忍无情,感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宇宙的浩瀚无垠,宇宙的力量之大,很容易令人生出人类渺小又脆弱之感,人类不过是广阔时空中的一粒尘埃,转瞬即逝,天大地大,人是那么孤独…
而也因为人的渺小,情感的羁绊显得如此珍贵。
正如电影中的那句台词:爱是一种力量,能让我们超越时空的维度来感知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