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日本女人啥也没干,就演完了一部电影...

我亦是行人 2024-04-08 16:22:52

日本,临海古城:镰仓,有一座顺山而建的小镇。有一天,一个男人忽然抛下妻子和三个女儿离家出走,和情人私奔去了...15年后,三个已经长大成人的女儿,接到了父亲的死讯...这不是一个狗血的故事 :《海街日记》。

在父亲的葬礼上,三姐妹认识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她们决定把这个孤苦伶仃的妹妹,接过来一起生活...

就这样,浅野铃走进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这是一栋百年的老旧房子,四季流转,四姐妹的故事,在这里悄然上演……

要伺候好一座老房子,并不容易,要打扫庭院,要修补被风吹破的窗棂,最幸苦的,是要照顾好院子里那棵50年的梅子树...大姐说:照顾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劲的,这是外婆的口头禅。

整部电影里,没有狗血的姐妹撕逼,只有淡淡的忧伤和庸常的生活:一碗好吃的沙丁鱼盖饭、午后偷偷睡个懒觉、姐妹间的拌嘴、互相涂指甲油...

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个姐妹的生活糟透了,她们被父母抛弃,靠外婆抚养长大...外婆去世后,大姐守着一座破房子,小小的年纪就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同时,她们的生活又很幸福,一年酿一次梅子酒,酒酿好了,夏天就来了;吃沙丁鱼盖饭,那是父亲的最爱,饭里好像有父亲的味道;一年放一次烟花...或许,她们的出生糟糕透顶,但还是要幸福的活下去...

本片导演:是枝裕和。在这个西风压过东风,在这个崇尚外露张扬的时代。他始终坚持着自己隐忍含蓄的电影美学。

与人闲聊时,我常说:没能和小津安二郎生在同一个时代,是我们的悲哀。所以,我们更不能错过是枝裕和了。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我们看不到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以这部《海街日记》为例,电影中那位抛妻弃女的父亲,并没有被“道德审判”,导演似乎是想告诉观众“或许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是枝裕和说: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上帝或法官。

对父亲一直充满怨恨的大姐说:父亲这辈子虽然窝囊,但说不定也是个温柔的人呢,你看,他给我们留下了这样一个美好的妹妹...这一刻,她如释重负,她终于坦然了...

很多人都认为诗意的生活一定是在远方,北上广是苟且,西藏是诗意;吃快餐是苟且,喝咖啡是诗意;婚姻是苟且,恋爱是诗意;打工是苟且,创业是诗意...

是枝裕和告诉我们

在门上标记自己15岁时的身高

也是“诗意”

但在是枝裕和的眼里,就连电车是一种很有诗意的交通工具,他在一篇短文中写道:富豪可以买私人飞机、轮船,唯独不会买电车,这种交通工具生来就背负着要同他人一起搭乘的宿命。你无法把电车占为己有,这一点使它充满了浪漫气息。因此,在他的电影中,你经常会看到电车的身影...

是枝裕和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是枝裕和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的温暖趣味的人。

在这部《海街日记》里,展现了大量琐碎细微的生活细节,小镇、大海、老房子、梅子酒、各种食物...电影中,有生离,有死别,有爱情,有亲情,有四季流转的美景,有苦乐参半的生活。生活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吃着吃着,活着活着,这辈子就过去了。或许,生活的苟且和诗意,从来就是纠结在一起,永远没办法彻底的分开。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它以一场葬礼开头,以另一场葬礼结束。死者留下了这样一段话:虽然要死了,但依然能感受到美丽的东西,真是不错的人生啊!四姐妹也不禁问自己:我最后的回忆将是什么呢?二姐说:我的话,就是男人,还有酒。大姐说:是这个家。我觉得,这也是诗意吧。

0 阅读:9

我亦是行人

简介:给枯燥的生活多放一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