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军尚未渡江时,文天祥还是个整天潇洒过日子的公子哥。
史称「衣食丰厚,声伎满堂。」。
那些年,他因为在朝堂上得罪宦官董宋臣、权臣贾似道,遭到排挤,被朝廷罢免。自此放弃心中大梦,一心享受,无视国家兴亡。
公元1274年,元军三路兵马饮马长江,南宋朝廷急忙下诏各地勤王,护卫临都临安。
这一年,36岁的文天祥,在吉州散尽家财召集兵勇,聚众一万余人。他以前的酒肉朋友还一度劝他:
"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
文天祥岂能不知,但他更知道,他是宋理宗钦点的状元,更明白忠君报国的道理,他更明白君君臣臣的道理,对于一个古代文人来说有多重要。
"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
那一年的他,仍然坚信南宋朝廷有救,天下有望!!!
公元1275年,10月。
元军已经顺利渡过长江,兵锋推进至常州。文天祥带领军队行驰常州,损失惨重,只能听令撤退至余杭一带休整。
那一刻的他,心中的梦想就真的只是梦想而已。
当时以他手中那些单薄且尚没有多少战斗力的义兵,打败元军已经不可能,更多时候,他的军队只能起到迟滞作用。
一年后,南宋选择投降,文天祥被任命为枢密使全权负责谈判。
文天祥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两人针锋相对,原本伯颜认为南宋已经亡国,打发使臣来不过是例行公事,没想到文天祥一身浩然正义,在谈判过程中处处顶撞伯颜,双方不欢而散。
当天夜晚,伯颜下令缉拿文天祥。文天祥趁着夜色逃亡至温州。
公元1276年,2月。
南宋宋恭帝带领百官出城,正式向援军投降。
同年七月,南宋另外成立流亡朝廷,一部分投亡到温州的属臣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南宋三杰文天祥、张世杰、陆秀文三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捍卫南宋王朝最后的尊严。
1278年,3月。
文天祥奉命屯驻潮阳。八个月后,南下的援军逼近,尚在吃饭的文天祥被动防御,不幸被捕。
元军前锋统帅看到文天祥后,不拜不跪。
后来,张弘范被他的仁义感动,并没有斩杀文天祥,将其送往元大都。他的妻女也被押往大都,在宫中为奴。
文天祥知道后,只是给女儿柳娘写了一封信:
「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哽咽。」
1282年,12月8日。
元世祖召见文天祥,想要继续劝降文天祥。元世祖也非常大气,不仅没让他下跪,还开出了让他中书省任职的高阶价码。
那时候,只要文天祥同意,他的后半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妻女也可以一家团聚。
结果是,文天祥选择了拒绝。
文天祥只是提了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要求。
---「但愿一死足矣!」。
元世祖当场暴怒,同意了文天祥的这个请求。但在行刑前,他又后悔,马上派人前往阻拦行刑。只是尚未抵达刑场,文天祥就被斩杀。
那一年的文天祥47岁。
临死之前,他面朝南方,衣带藏诗。
诗里面写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他是读书人,曾经的那代读书人,满怀天下理想。他们深明气节二字,文天祥不是现代的读书人,无功无利不成书,他们那一代的读书人,有着普遍的救世价值观,即便有的读书人理想会变质、会发臭,但总抹杀不了曾经一代伟大的读书人。
英雄 纯粹的英雄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