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对印度究竟造成多大影响?

可爱天际云 2024-10-28 21:45:04

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重大的胜利,驱逐了入侵的印军,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而对印自卫反击战对印度究竟造成多大影响呢?

可以说,对印自卫反击战完全打乱了印度的战略部署和国家的发展之路。

印度虽然身处大陆,但他的位置其实更像岛国,三面环海,北面是喜马拉雅山,与东亚文明圈隔绝,但隔绝的又不是很彻底,总有一些山口、小道能够与外界联通。

对印度来说,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岛国,用少量的陆军看守住他与外界联通的陆上通道,然后全力发展海军与战略空军,彻底将印度洋变成印度之洋。印度洋作为沟通欧亚的海上必经之路,如果能够完全被印度控制,印度会成为欧亚大陆上最重要的海运中转国和贸易集散地,大量外资会涌入印度。有了天量的外资涌入,印度可以从海运和转口贸易起步,从低端制造业开始,逐步完善重工业和高端制造业。有了巨量资金的加持,任何种姓问题、土地问题、宗教文化问题……统统不是问题。

细看独立后的发展之路,印度的确是在按照这条路走的——驱逐葡萄牙殖民者、肢解巴基斯坦、吞并锡金、彻底控制不丹、驻军马尔代夫、不断采购及装备航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大国崛起之路屁似乎近在咫尺,直到碰见了中国。

当年英国能够崛起,就因为英国控制住了英吉利海峡,而英国能够控制英吉利海峡,就因为英国控制(保护、扶持)了低地国家,即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低地国家作为英吉利海峡的桥头堡、前哨站,是英国不可触摸的逆鳞,不管欧洲大陆谁想碰这块地方,英国都要坚决跟他拼了。当年大英帝国之所以能够崛起,就因为在这里打败了拿破仑。(滑铁卢现在属于比利时,当时没有比利时这个国家,是拿破仑战败后,从法国划出了一块领土,建立了比利时,其中就包括滑铁卢)。

试想,如果不是英国肢解了法国,控制了低地国家和整个英吉利海峡。而是法国打进了英国本土,占领了布莱顿或朴茨茅次,控制了英吉利海峡。那英国还发展什么呢。

从地形上看,青藏高原南北宽度最窄处只有300公里,最宽处1500公里,这个距离如果在海上,军舰只需要一到两天就能跑完,但在高原上,军队想走完这段距离,一两个星期都做不到,因此在印度眼里,青藏高原就相当于英吉利海峡,印度和中国就像是英国和法国。

站在印度的角度来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印度独占青藏高原,相当于英国独霸英吉利海峡,还把对面的诺曼底占了,独占青藏高原的印度拥有最大的安全空间,他们只需要安排少量兵力控制住进入青藏高原的通道即可。而中国则需要调集大军囤积在山下,随时防止印度居高临下冲下来。

不仅如此,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水塔”,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控制了青藏高原,就等于控制了这些河流,等于间接掐住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次一等的状态,就是西藏独立,独立后的西藏可以作为中印之间的缓冲地带,印度只需要拉拢好西藏,就可以让西藏当局为印度看家护院。

印度最不希望出现的,就是中国独占青藏高原,那就跟第一种情况正好反过来,相当于法国独占了英吉利海峡,还占领了布莱顿和朴茨茅次,英国需要调集大军堵在两个城市外面,随时防止法国大军从这两处登陆。

因此才会有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度想的就是趁中国国力虚弱的时机,实现那个最理想的状态,独占青藏高原。

如果当时在中国主政的是蒋介石,以他一贯的卖国作风,一定是放弃西藏青海,彻底撤出高原,一边喊着绝不承认印度对西藏的占领,一边将西藏的哨所和军事基地拱手让给印度,很可惜,印度面对的不是老蒋,解放军的迎头痛击,彻底击碎了印度的野心。

当年中国打赢了撤军,既有国际形势的压力(古巴导弹危机结束,美苏需要找个地方泄泄火,不能给他们插手的借口),又有国内后勤补给的无奈(四川几十万民工人拉肩扛运了大半年,送上去的物资只够五万大军打一个月)。

但我们的撤退不是无限制的后撤,地势较低的地方我们没办法撤退了,比如藏南,但位置比较险峻的地方,比如西线的阿克赛钦地区,东线的亚东县,我们可始终没有放弃。

中国控制着阿克赛钦和亚东,相当于法国占领了布莱顿或朴茨茅次,现在的情况就变成了中国只需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布置少量兵力扼守住山口,印度却时刻需要提防中国居高临下的冲击,不得不调集重兵防守,给印军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印度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且由于害怕中国破坏,印度在新德里以北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导致了这些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表面上,印度多占了一大块土地。但实际上,多占的土地不但不能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反而连带着其余的地方都要靠中央输血才能活着。这就像珍珑棋局一样,带着一大块累赘非死不能活。可要放弃这块土地,又没有那个胆量和魄力。

世界上的岛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重海军而轻陆军,比如英国、比如日本、比如美国。相比于美国的海军和空军,美国的陆军实在是不值一提,既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典案例,又没有先进的军事理论。

印度其实也想走这条路,印度的陆军在印军中的优先级始终排在海空军之后,因为陆军对印度来说没什么用,与其养活几十万步兵,不如省下钱来造几艘航母或者,买几个中队的阵风。

然而事与愿违,60多年来,中国始终占据着喜马拉雅山脉各个重要据点,中国的威胁把印度上下都给吓魔怔了,在亚东县安排一个团,就可以随时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将阿萨姆等诸邦与印度隔绝。

阿克赛钦的远火和短程导弹可以直接覆盖印度北方,从那里起飞的飞机,几分钟就能飞到新德里上空,逼得印度在新德里以北布置三条重兵防线,逼得印度不得不从少的可怜的军费中拿出大笔经费来发展陆军。

有限的经费集中到一两个项目上,或许能搞出点眉目,但同时上马那么多项目,航母、潜艇、驱逐舰、飞机、坦克、步枪等各个项目一起抢经费,经费变成了胡椒面,只能到处撒一点。结果就是30年的阿琼、40年的光辉、三次下水的维克兰特,该响时不响,不该响时乱响的英萨斯步枪等应运而生。

有朝一日印度人回看本国的历史,应该会感叹一句,离上帝太远,离中国太近。

由于62年战争失败,导致印度必须调集大军时刻防止中国进攻,严重拖累了印度的经济发展;由于62年战争失败,印度中央政府威信扫地,丧失了解决国内土地问题和封建问题的最佳时机;由于62年战争失败,印度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国防策略,将军事发展重点从重海轻陆转为海陆并重,甚至重陆轻海,严重拖累了印度海军的发展,致使到现在也没能完成对印度洋的全面掌控。

而中国则趁机获得了大量的发展时间与空间,慢慢搞出了一个强大的海军。

62年中印战争,对中国来说,只是一场边境冲突,但对于印度来说,那是真正的立国之战、国运之战,只不过印度没把握住,没能立的起来,反而被打断了国运,彻底断送了印度的崛起之路。

0 阅读:79

可爱天际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