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赤松茸采收季节。4月22日一大早,走进位于海安市墩头镇的海安来禅蚕业家庭农场,只见赤松茸东一簇、西一堆,长势喜人,工人们戴着手套、抬着筐子穿梭在林间,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赤松茸,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赤松茸又名红球盖菇、大球盖菇,菌盖呈灰褐色,菌柄为白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近年来菌类市场的后起之秀,备受消费者青睐。2023年,来禅蚕业家庭农场负责人夏桂香瞄准本地市场松茸稀缺,需求旺盛这一市场行情,果断试种了5亩赤松茸,3月底正式进入赤松茸采收期。
“我们的赤松茸采用纯天然的种植方式,培育出的赤松茸品质优良,其中特级菇的比率超过了一半。上市以来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人从线上平台订货。我们以卖鲜货为主,主要销售到江浙沪,市场前景很好。”看着一筐筐丰收的松茸被运走,夏桂香的脸上写满笑容。“估计到5月上旬采摘结束,每亩可收获约3000斤,我们既进行采摘销售,又将其制成蘑菇干,每亩能带来约2000元的净收入。”夏桂香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赤松茸种植在桑树行间。据海安里下河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严海军介绍,相较其他菌类,赤松茸具有比较耐旱、比较耐寒的种植优势,能够充分利用桑园冬闲时期。露天赤松茸种植的产量相较于大棚种植更高,而且还可以发展采摘、旅游等附加产业,进一步增加收入。“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定期邀请专家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目前,我们里下河区域已经有6家蚕业农场进行了赤松茸的套种,种植面积近50亩。从目前长势看,我们的推广是成功的。”严海军说。
赤松茸的栽培,还给当地留守中老年和妇女带来了增收新路子。“这些都是轻体力活,需要细心和耐心,我们每天上午七点多采摘一茬,下午再采摘一茬,一天能有60块钱的收入。”墩头镇千步村的留守妇女罗明喜说。
夏桂香介绍,赤松茸的种植具有较低的风险和较快的回报,她的农场在初次尝试就迎来了丰收,这进一步增强了她继续发展的信念和决心。下一步,她计划扩大种植规模,积极利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并增加他们的收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通讯员 李仁霞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