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滨海县坚持聚焦“大绿能、大空间、大物流、大产业”发展目标,以零碳产业园、“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和零碳工厂为载体,按照“企业节能低碳+系统集成降碳+用能零碳替代”思路,积极探索以“绿电+冷能”为特色的零碳产业园建设之路,奋力跑出绿色低碳发展加速度,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核心区已建成标准厂房16栋、综合楼1栋、食堂和研发中心各1栋。”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业园核心区重点招引有绿电需求、产品出口到欧美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绿电+冷能”利用示范区依托国内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打造一流LNG冷能零碳利用创新研发基地和国家级LNG冷能应用示范园区;零碳工厂,在供给端配套新型电力系统,在生产端强化能源综合管控,将零碳理念、零碳方式和零碳标准贯穿全过程。
目前,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现有新能源装机容量185.3万千瓦,年上网电量44.7亿千瓦时,其中,风电42.9亿千瓦时、光伏1.8亿千瓦时,区域内输入电量绿电比例达95%以上。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不仅在产业链上“增”量延伸,也在“存”量中要动能。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智慧化管理,滨海港零碳产业园拓展区沿海工业园39家企业正在全面推进节能改造,为入园企业的生产设备加装物联装置,数据积累沉淀形成报告,为企业及政府提供能耗指标及生产工艺的节能优化决策依据。
“改善生产工艺,采用低碳能源,将带来能源成本的节约。碳减下来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企业成本降下来的过程。园区统筹整合片区内的所有相关需求,切实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江苏奥兴智城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梅中海表示。
冷能是LNG中的宝贵资源,液化天然气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能释放出大量的冷能。滨海港零碳产业园现有冷能348万吉焦,正加快建设全国首家LNG冷能交换中心,深度挖掘LNG深冷、中冷、浅冷资源,致力打造国内最大LNG冷能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据了解,LNG冷能交换中心项目,是国内首例示范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5亿元,占地34.4亩,包括一座供冷量为23MW、年处理200万吨LNG的冷能交换站,以及配套长约2.3公里、分为上下2层的冷能综合管廊。LNG冷能交换中心包含LNG换冷装置、外管网系统、公用工程系统,通过回收和利用LNG在汽化过程中释放的冷能,可实现能量的高效转化和利用。
“不同于其他资源,冷能资源可以多阶使用,冷能交换中心可将转换出来的冷能供冻干食品工厂、速冻冷库、冷链物流等使用,还能为冰雪世界、数据中心、冷水养殖等需要低温环境的场所提供服务,经济效益十分可观。”LNG冷能交换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冷水鱼养殖项目已投产,冻干食品、冷库、干冰制造等项目正在实施,算力中心、冷链物流、冰雪大世界等项目正在洽谈,LNG冷能下游产业正加速布局。
逐“绿”而行,“碳”路未来。滨海县坚持以“海”为核打造增长空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零碳产业园试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电+冷能”独特优势不断彰显,一批绿色低碳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滨海港片区,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千亿级临港产业不断集聚。
“目前,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已进驻中科融能、唯信科技、瓦斯特钠、中嶒新能源等7家企业,其中,中科融能首批固态电池产品已于6月底下线,累计实现开票2000余万元。”滨海港零碳产业园负责人表示,将把绿色能源作为最显著的发展标识,立足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致力打造全省首个全链条零碳制造工厂。
(图片来源:陈其龙 刘朔池)
通讯员 唐颖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