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超市,成了香港人的天堂

无相陶陶 2024-03-16 15:46:32

时代的变迁,往往快得不打招呼。

10多年前,大陆人南下香港买奶粉,屡次登上新闻,但到了今天,形势完全变了。

上周无相君去香港观察消费市场的变化,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是香港人的周末度假项目之一,成群结队地去深圳购物。

与此同时,香港的零售和商超,生意越发惨淡。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至今日,内地市场的货物种类,已经是碾压香港的存在。

去香港之前,一些大陆朋友还托我代购,但到了香港发现,这里能买到的,大陆几乎都能买到,而且价格便宜很多。

普通的怡宝矿泉水,香港6块,大陆2块。

这就是港人北上购物的核心原因,中港融合的序幕,从超市开始!

据港媒报道,今天的港人从最初只为来深圳吃一顿宵夜烧烤,到掀起了一点点奶茶、KUMO KUMO等代购潮。

当年香港专业向内地带货的水货客们,摇身一变成为深圳通往香港的“反向代购”。

深圳各大口岸沿线附近的商场被粤语“环绕”,山姆、Costco、盒马等大型超市带来的“扫货式”购物体验更是港人的pick。

不少港人一周能去深圳2、3次买菜囤货,买买买的同时,顺便吃喝玩乐+代购,体验感拉满。

伴手礼三件套“阿嬷手作、鲍师傅肉松小贝、太二酸菜鱼”风靡一时。

有港人受访表示,1000元在香港仅是吃一顿正经晚餐的价格,但在深圳却可以享受按摩+晚餐+N杯手打柠檬茶,再省些甚至还能把酒店的费用也包进去。

“我们一家人的开销,相当于一个人在香港的开销。”

此外,大陆的餐饮、休闲服务业,相较港式服务,可以提供的更为贴心的“情绪服务”,以及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牢牢抓住了港人的消费痛点。

没办法,香港物价真的是太高了。

无相君综合比较了香港的餐饮、商超、酒店价格,大概是内地一线城市的2.5倍到3.5倍。

深圳靠得近,一水之隔,地铁相通,干嘛不去深圳买呢?

香港朋友Cherry说,自己每个礼拜均会来深圳扫货,消费上千元,主要购买新鲜蔬果、零食等,她直言内地商超的食材更新鲜,笑称香港不少食品源自内地,倒不如直接在内地采购,

“香港好多嘢都喺大陆运嚟㗎啦,仲贵啲、少啲、差啲!”

随着大湾区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港珠澳的联系和交通便利越发方便。

为了吸引港人消费,深圳在过去一年推出多项优惠便利措施,比如交通方面,深圳福田口岸新增3条免费巴士接驳专线,便利港人直达八大商场。

此外,深圳还推出了旅游攻略小册子,为港人绘制专属“吃喝玩乐”攻略,在5大口岸免费发放。

2014年,港人前往广东的平均开支(不计交通服务费)为680元,北上至内地平均开支为人均860元。

到了2023年7月,港人北上便超过468万人次,平均每日大约15万人次北上,消费金额近40亿元!

如果说,过去香港人来内地要层层过关,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拎包就走,“伶仃洋上不再伶仃”。

港人北上消费,自然不是香港本地商超经营者愿意看见的。

所谓“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对于深圳来说,这是泼天的富贵,但对于香港零售、餐饮业来说,却是巨大的冲击。

不少香港企业已发出“预警”,例如“CEC国际”、“日本城”的财报均指出,受港人北上潮拖累,中期盈利大跌。

中大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表示:

面对股、楼双杀,供楼开支大增,市民荷包缩水,消费水平下降在所难免,Fine dining(高级餐饮)普遍经营受压。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和内地距离很近,运输费用也没多少,香港商超为什么不能主动把价格打下来?

香港的商超产品基本被两个零售公司垄断——百佳、惠康。

这两家背靠香港两大财阀,一个是李嘉诚,一个是怡和洋行——一家英资洋行,是远东最大英资财团。

先说怡和洋行吧,1825年,苏格兰人威廉·渣甸通过在中国与印度等地鸦片贩售起家,推动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以便促进贸易,在中国开办了“怡和洋行”,并在香港和上海购置大量土地并兴建工厂,其后通过大量投资铁路,产业逐渐多元化,一度成为英国在远东的最大财团。

今天的怡和财团控制着三家上市公司,零售业务遍布东南亚,是名副其实的豪门家族,旗下的惠康,是香港最主要的商超。

另一个是百佳超市,外加屈臣氏,都是李嘉诚控制的。

韩国坊间有句说法,韩国人一辈子离不开三样东西:死亡、税收和三星。

在香港,同样也有一个说法,只要在香港生活就离不开李嘉诚,从住房到超市到用电通讯,李嘉诚的公司都有垄断地位。

这两家商超怎么垄断价格,抬高物价呢?

很简单,比如说你家乐福想主动降价,对不起,你敢降价销售,我们就不采购你的东西,让你一件商品都卖不出去,乖乖和我们合作,咱们一起把钱赚。

资本家的垄断和剥削手段,我们在这里是深刻见识到了。

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刘廼强曾对香港的财阀垄断如此评论:

今天的香港GDP的93%是服务业,并且明显分化为低就业、高增值,和高就业、低增值的二元经济,大部分市民处于低增值的经济中,工种单一,技术含量低,薪金上升慢。

高增值的少数市民不断巩固和扩张其利益,只有有钱人子弟才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隔代贫穷制度化。

去过香港的朋友可能都能感知到:

有钱人基本都住在山上,出行有司机,采购有保姆。

而普通人只能在山下住40平左右的筒子楼,宠物都不敢养,居民住房条件几乎全球最差。

这些财阀控制了香港的方方面面,把吸血的触角伸到了每个香港人身上。

二元经济促成了二元社会,香港贫富悬殊,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

虽然这里是免税港,但普通人辛苦打工一辈子的所有收入,都交了房租,输给了高物价。

很多TVB的老戏骨,到了五六十岁也没赚到买得起“千尺豪宅”(100平的房子)的钱,最后,还是来内地买房。

“以前喺香港每餐至少60元至70元,而家喺深圳每餐20元,一个月悭成千元。”

高房价、高物价的压力,叠加外资流失的因素,香港的制造企业,因为付不起租金,破产,香港的餐饮企业,因为缺少价格优势,逐渐减少。

大量港星来内地发展,导致香港原先很繁荣的影视行业也因为养不起人,逐步衰落....

无相君在香港待了十几年的朋友告诉我:

“香港那么多年,没什么科技和制造业,全靠金融、房地产、保险、银行、旅游……来来回回就这些东西。”

所以问题来了。

这几个行业能容纳多少人就业?

2013年,一位香港小学生写了篇作文,叫《李家的城》。

在这篇作文里,该学生历数了屈臣氏、百佳、7-11、惠康等在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李氏家族产业。

最后这个孩子感慨:

“看着一间间诚哥旗下的物业,我心中有无比的感动。香港内一切的商店,不论是哪种的类型,全是诚哥带给我们的恩赐。”

这真的是恩赐吗?

今天的港人,已经用脚投票,他们北上购物,他们去内地买房。

内地的零售消费行业,绝不能走香港的老路。

我们需要多元的竞争,需要构筑供应链的一体化建设,取消中间环节,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如此,即便在这个低价时代,也能收获民心,好好地活下去。

而在另一面,内地和香港的融合正在加速,香港零售、餐饮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如何奋起直追,如何做出改革,这个问题,必须要早日回答了!

9 阅读:3757
评论列表
  • 2024-03-16 21:03

    几百万人口,天天来消费,对大陆经济拉动作用也很小。

    鷹派vs鴿派 回复:
    有交流就是好事,融汇越多了解就越多,生事端的就少了...
    用户88xxx92 回复:
    对李家影响就很大了[得瑟]
  • 2024-03-17 06:47

    我们内地需要的是企业家而不是资本家,让资本家无路可走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2024-03-17 02:23

    各有各的难处,一切都是利益驱使

  • 2024-03-17 08:26

    香港物价高,香港人工资高你怎么不说?如果大陆有香港这么高的工资,物价高又有什么所谓,因为还可以去物价低的地方当有钱人。

  • 2024-03-17 10:45

    我们已经不去商超了,改网购了

  • 2024-03-17 04:31

    这就对了嘛,有对比和竞争才会有前进动力,才不会自我感觉良好,其次香港才能真心融入大陆快速发展。

  • 2024-03-17 08:12

    香港物价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港币与美元的联系汇率,本质上港币就是美元的代用卷!美国超级印纸,港币必然相对贬值!

  • 2024-03-17 09:21

    证明香港的网购,及快递物流还不是很发达,如果发达,在家用手机就能购大陆任何商品,哪用跑这么远

无相陶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