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先生画山,山形古拙、奇伟,笔墨厚重,不以清秀取胜。
右山为主,层层丰富。左山为次,笔墨较虚。
山形多转折
近山多斜线或横线,山势平缓。远山多竖线,山势陡峭。前后构成山的转折变化,表现坡、岭、峰的不同形态。
张大千也这么处理。前为平坡,横线为主,画房子树木。后为高峰,多竖线,耸立千仞。
宗炳有言:“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遥。”
普通人画山形象雷同,勾皴只有竖线,缺少变化。亦无平坡、山岭和山峰的不同处理。
肤浅、简单的东西不能给人以回味,却有许多人偏就喜欢这样的画。
山峰结构用线及皴笔雷同。此为普通人常犯之病。
山形雷同,大小一样,为山水画之忌
后山结构均为大同小异的长方体构成
画有变化与否,体现了高手与俗手的区别。
近看成岭远成峰
黄宾虹的山有龙脉变化。苏轼“远看成岭侧成峰”,其实是正看成岭侧成峰。
普通人的山,山峰平列,没有前后转折、远近变化。
山的皴笔构成板、俗
笔墨粗头乱服,返璞归真
黄宾虹山石,笔墨简洁,有大小、正侧之分。
树石用笔无提按顿挫,是对写意画用笔的误解
普通人山石形状雷同,无方圆、正侧变化。
黄宾虹笔墨浑厚华滋,非常人所梦见。
并不是画中每个地方都要强调立体感
左实右虚,笔墨浑厚
浑厚而有现代感,留心画中大大小小的白点
树木有聚散、虚实、远近之分。来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三棵树有造型
残缺更具韵味
笔笔中锋
半抽象笔墨
点线分明,已上升到笔墨高度。
笔墨洗练,点线面搭配高明,绝不是对景写生所能表现的境界。
半抽象笔墨,不似更高雅脱俗
黄宾虹:“不齐之齐三角觚。”
潘天寿:“不等边三角形为最美。”
溪山幽静,境界空灵。阴阳虚实、笔墨趣味尽在其中。
普通人的树拘泥于现实,唯恐不像。造型和笔墨大众化。
白雪石的桂林山水雅俗共赏,适宜挂在会议室
白雪石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李可染的"为祖国山河立传"都是境界浅显通俗化的表现。
画山概念化
画树概念化
普通人的画首先输在境界平庸化,其次输在笔墨简单化、通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