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圆寂前一首诗偈,32字汇聚一生所悟,看懂受益匪浅!

良向小橘子 2024-06-05 01:53:19

李叔同法名弘一法师,出生于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他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集诗、书、画、印、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后半生更是潜心向佛,成为一代高僧。他在圆寂前留下的那首三十二字的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这短短的三十二个字,如同一幅深邃的画卷,不仅凝聚了他一生的领悟,也道尽了生命的真谛。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是李叔同对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在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他追求的是一种纯粹情谊,如同清水般清澈透明,不掺杂任何杂质。这种交往观,反映了他对纯粹的向往,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超脱态度。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快节奏和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保持内心的纯净与真诚,才是维系长久关系的基石。而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水一般纯净,不带杂质。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对追求外在表象之人的警醒,李叔同在此指出,如果过分执着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即便目标看似近在咫尺,实则会与真理相距甚远。这句话揭示了真正的智慧和真理往往隐藏在现象之后,需要通过内心的洞察而非外在的追逐来获得。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体现了李叔同晚年的心境——一种超然物外、言语难以表达的境界。当被问及未来的归宿时,他选择了沉默,不是无言以对,而是因为内心达到了一种豁然开朗、言语难以触及的境地。

这种“忘言”的状态,是他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深刻体悟,也是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生动体现。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景象,李叔同想表达的是,但只见春满花开,皓月当空,一片宁静安详,那就是我的归处啊。春天的枝头花朵盛开,天空中的明月圆满,这一幕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寓含了人生的圆满与和谐。

对于李叔同而言,这是他一生修行的最终成果,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在他看来,真正的圆满不是外在的成就或拥有,而是内心的净化与升华。

在李叔同看来,人生如同一场修行。他早年虽然一直在从事艺术事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他逐渐认识到这些外在的追求,似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后来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最终选择了遁入空门,寻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在后来的修行中,李叔同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他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追求外在的成就,而在于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李叔同圆寂前的这首诗偈,不仅是他一生所悟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启示。它是想告诉后人,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变化,保持内心的纯净与淡泊,追求精神上的超脱,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写到最后

在如今的社会,这样的智慧尤为珍贵,也是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世界的建设,同时也要学会在浮躁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实现自我超越。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0

良向小橘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