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宝宝怎么总是拉稀啊”,小玫看着怀里刚满月的女儿因腹泻了3天,丝毫不见前些日子的红润气色,整个人也都无精打采的模样,十分慌张地寻求医生帮助。
而医生一开始以为是母乳的原因,特意询问了她的饮食情况。但她每日饮食都保持新鲜、清淡,非常听从医生的医嘱,检查了母乳后,也确定并非母乳的原因。就在医生仔细查找原因时,突然发现在短短20分钟时间内,小玫已经给宝宝喂了2、3次温开水,甚至第3次时,宝宝都已经不肯再喝了。
“她都腹泻了,也不适合时刻喂奶,只能喂一些温开水,避免脱水啊”,面对医生的询问,小玫答道。
根据她的说法,正值炎炎夏日,宝宝又容易出汗,所以除了她喂母乳外,家人们也会轮流给宝宝喂温开水,基本保持1个小时2次左右。
而医生听了她的话,连忙劝阻:“才1个月的宝宝,是没有额外喝水的必要,母乳的含水量都已经达到90%左右,怎么会缺水呢?你们这么积极喂水,水分消化吸速度快,被排出体外的速度也快,拉稀、腹泻自然就发生了!”
小玫一家听了医生的话才知道,原来,小宝宝并不像大人般,喝水太多反而伤害身体健康。也因为这件事情,一家人纷纷表示需要认真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否则害了宝宝而不自知。
其实,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如今医疗水平良好的情况下,近80%患上疾病的新生儿都因护理不当引起。而美国儿科协会更是指出,诱发新生儿死亡的原因里,错误护理占据46%左右。
诸如给新生儿洗澡、喂养等日常护理事项,也有过半的新手爸妈陷入误区,尤其是下面的五个误区,来看看你有没有做对?
误区一:喂奶定时定量
新生儿喝奶并没有明显规律,故而不少家长担心宝宝饿着或是喂奶频率太快导致吃撑,特意采用定时定量的喂奶方式,甚至特意参考其他宝宝的喂奶规律制定喂养计划。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6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可知,最适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应该是“顺应喂养”,也就是根据宝宝发出的饥饿信号,如哭泣、目不转睛看着奶瓶等及时喂奶。
Tips:每个宝宝因成长速度、状态不同,喝奶频率与奶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二:频繁使用沐浴露洗澡
对于爱干净的宝爸宝妈来说,积极为宝宝洗澡,还特意使用沐浴露,让宝宝又干净又香是最常做的事情。殊不知,新生儿的皮肤上还未分泌出较多油脂,肌肤屏障较为脆弱,许多沐浴露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刺激宝宝的皮肤,导致过敏、皮脂平衡被打破等。
根据美国儿科协会的建议,通常每周给宝宝洗2次澡,且用清水即可。同时,等宝宝满4至5个月后才适合偶尔使用婴儿专用沐浴露。
误区三:用纱布擦拭宝宝的马牙
医学将宝宝牙龈上的小白点称为“上皮珠”,也就是大众所说的“马牙”。它们是由一些断离的牙板衍生出的上皮细胞团,角化后形成,通常会附着在牙床黏膜上。且它们会随着宝宝成长自行脱落。
但有些家长担心马牙会影响宝宝牙龈健康,便用纱布进行擦拭。殊不知,这个举动很可能损伤口腔内的黏膜,严重时将增加宝宝患上败血症的风险。
误区四:让宝宝趴着睡
因为宝宝在子宫内大多处于卷曲状态,所以,在婴幼儿时期,他们更倾向于趴着睡。但这种看似常见的睡姿,其实并不适合所有宝宝。
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感冒咳嗽多痰、肠套叠、肾脏疾病等情况的宝宝,不适合采用趴着的睡姿,否则家长一不留神,很可能发生窒息的险情。因而在婴幼儿睡觉时,家长不宜长时间离开。
误区五:粗心对待脐带护理
作为胎儿与母体顺利运输营养、氧气等重要物质的“桥梁”,脐带在宝宝出生后就会被医生剪断,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护理的伤口。
而一些家长没有重视脐带护理事宜,如没有使用碘伏等消毒药品对脐带残端进行每日1、2次的杀菌消炎,换尿不湿时经常刮碰等,这些举动都有可能造成脐炎、病菌入侵引发感染等,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
碎碎念:
著名儿科专家本杰明·麦克林·斯波克在其撰写的育儿著作《婴幼儿保健常识》里提到:“对婴幼儿的护理并非阶段性,其深远影响可以波及宝宝一生。”可见,家长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正确、科学且适用的育儿知识,才能给予宝宝最佳护理,确保宝宝健康成长!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