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出生名门,后被雍正抄家,是什么支撑他完成巨著《红楼梦》

哄动这史记 2024-05-20 06:00:28

文丨哄动一史

编辑丨哄动一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本旷世奇作《红楼梦》,引得后世无数读者为之痴迷、追捧,它曾掀起一股时代的浪潮,乃至专门为之开创一大学派——红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本生在一个富庶的江南大户,其祖父曹寅早年还是康熙的伴读,但雍正上台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顷刻降临,让曹雪芹一夜之间由富家公子变作罪臣之后,随着整个家族被官兵羁押到北京,曹家经过查抄后,也逐渐凋零败落。

那么,曹雪芹经历一番怎样的磨难,才写出巨著《红楼梦》?

富贵闲人,突遭厄运

《红楼梦》中唯一的男主角贾宝玉曾自称“富贵闲人”,在年少时候有一段极为风流富贵的生活,然而随着贾府被抄。他“眼看着起高楼,眼看着宴宾客,眼看着楼塌了”,到头来,所有的温柔缱绻,富贵荣华,只是一场南柯梦!

同样,曹雪芹的经历也与宝玉极其相似,虽然《红楼梦》作者有意将“真事隐,假语存”,但在这近百万字的巨作里,仍可找到曹雪芹的影子。

曹雪芹出生在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初三,就在这年正月,他的父亲曹颙因病去世,所以曹雪芹是名遗腹子。

曹家虽为汉族,但很早的时候就入了满洲的正白旗,几代人都是大清皇室的“包衣奴才”,其祖父曹寅深得康熙信任,其少时曾为康熙伴读,康熙幼时就是被曹寅母亲奶大的,由此可知,康熙与曹寅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因此,康熙才会将“江宁织造”这个人人觊觎的肥差让曹家人迭代世袭了长达五十八年!但是,在莫大的荣恩背后,也埋藏着巨大的危机。根据记载,康熙曾先后四次巡幸江南,都是曹家接待,虽然事先声称所有花费均由朝廷报销,但实际上,所有的银子都是从江宁织造府划出去的。

祸端就此埋下!康熙驾崩后,雍正帝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改革,其中对于各地亏空稽查甚严!原本,在此前“九子夺嫡”中,曹家人就被视作“八爷党”的成员,于是,雍正在得知江宁织造府账目出现了巨大亏空后,正好以此为幌子,对曹家进行全面打压。

曹家,这个历经四朝的富庶尊贵之家,瞬间走向没落。曹家一百多口人丁也被当作罪人押往北京。

在从南京前往北京的漫漫路途中,十三岁的曹雪芹可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何谓世态炎凉!想当初,他也与贾宝玉一样,在那“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与一群女眷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年少的曹雪芹衣食无忧,用度不愁,与贾宝玉一样,对八股文毫无兴趣的他对那些《西厢记》、《牡丹亭》的“杂书”颇为痴迷,其次,他对诗词、戏曲、建筑、书法等方面也颇有研究,这些都为他日后创作《红楼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落魄京城,发愤著书

但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当曹家大门上那两根交叉的白条将曾经的富贵温柔全都禁锢了时,也让将曹雪芹对未来的那些美好憧憬全都禁锢了。

一路上,蛮狠的官差挥舞着手中的棍棒,不但对他珍视的姊妹、亲朋大声呵斥,稍有不从便是棍打棒锤,若想少受皮肉之苦,就拿黄白之物孝敬。

当尊贵的标签被无情撕毁,贫贱的曹家子弟命如草芥,这一趟备受煎熬的千里行程,像个恶魔一般驻扎在那颗年仅十三岁的小小心灵内,成为曹雪芹一生挥之不去的梦魇!

饥饿与惊惧相伴曹雪芹到达北京,曹家在京城遗留下来的祖宅总算让那颗受伤的小心灵得到了暂时的些许安慰,可是,那巨大的亏空却要将这最后的慰藉也从曹家人手中夺走。

此后,随着房产的日渐稀疏,曹家人只能跻身在一所小小的宅院内,艰难度日。那时,曹雪芹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饥寒交迫,潦倒落寞,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后,曹雪芹的祖母与母亲相继去世,十五岁的曹雪芹终于被苦难于哀伤催化出成熟与稳重,毅然地接过了家里的重担。

他开始拿起了曾经被他嗤之以鼻的四书五经,在京城结交鸿商富贾与文坛前辈,希望以此能扭转乾坤,让家族恢复往日的繁华。

七年后,二十二岁的曹雪芹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突然崩逝,乾隆皇帝继位。皇恩浩荡,那笔巨大的债务,终于被免去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在内务府谋了一份笔帖式的差事,随后,又在宗学里担任类似助教的职务,在此期间,曹雪芹结交了不少皇室宗亲,其中,时年十六岁的敦诚与十一岁的敦敏成了自己的莫逆之交。

这兄弟二人对曹雪芹的才华十分欣赏,曹雪芹学识渊博,能说会道,时常在漫长的冬夜里为俩兄弟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敦诚、敦敏听得津津有味,被曹雪芹口中娓娓道来的奇异故事所吸引,也被他的口才与人品所折服。敦诚曾经还留下一首诗,记录下他们一起相处的那些美好时光:当时虎门数晨夕,西窗剪烛风雨昏。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曹雪芹开始了对《红楼梦》前身《风月宝鉴》的创作。

虽然生活稍有改善,但日子仍是捉襟见肘。大约在三十三岁左右,曹雪芹移居京郊。这段时间他仍很窘迫,经常靠友人的接济与卖字卖画维持生计,这时候,曹雪芹才感到自己被现实无情打脸,虽然自己曾经也努力改变现状,但忙碌、努力一番后,除了岁数长了几年外,什么都没有改变!依旧是“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

肉体很痛苦,但精神却很富足!或许是为了排遣愤懑,或许是为了讽刺时代,他又开始将已成初稿的《风月宝鉴》拿了出来,先后“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成了千古巨著《红楼梦》。

百万巨著,人间心酸

在一本叫《枣窗闲笔·后红楼梦书后》的资料中,人们找到了对于曹雪芹长相的描述:其人身胖头广而色黑善谈吐。意思是:曹雪芹长得肥头大耳而且皮肤黝黑,口才极好!

这就与小说中“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的贾宝玉形象判若两人了,故此,某些人就以此作为证据之一,说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

但一个艺术形象,为什么非要与作者的相貌相吻合呢?其实,《红楼梦》的第一回便可以当作曹雪芹的自序,他虽然自称将“真事隐,假语存”,但人们还是能从作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真实描述中,窥探到在苦难中的曹雪芹的斑斑血泪。

曹雪芹的《红楼梦》完成了古代小说人物形象从公式化到个性化的转变,同时运用诗意一般的文字,将曹家由盛转衰的家族史娓娓道来,可谓用心良苦。

《红楼梦》一书除了人物形象塑造鲜活真实外,书中所涉及到的诗词、医药、建筑、音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也让人啧啧称奇,乃至它被称为展示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

此外,曹雪芹并不是厌世主义者,他只不过是想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往,化作一把辛酸之泪,表明自己对入世的厌烦与对出世的向往,更有可能的是,他想凭借自己创造出的一个世界,来减轻自己在现实下的痛苦。

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红楼梦》隐射了太多当时社会的真实恶相,所以,尽管《红楼梦》成书后读者趋之若鹜,疯狂抢购,但它还是因被列入禁书,而成为了没有结局的残篇。

1759年,四十五岁的曹雪芹回到心心念念的家乡南京,看着那些熟悉而又模糊的老宅旧迹,不知那时的他是何等惆怅的心情?

四年后,曹雪芹于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

结语

身处十八世纪中叶的曹雪芹,以其跨时代的、极其巧妙的艺术构思,为我们呈现出与其他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完全不一样的境界,曾几何时,我们要将自己化为大观园的一员,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生活的飘忽迷离,命运的无常不定,那辛酸的一泪,便是曹雪芹真实的一生!

参考资料: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中国大百科全书:曹雪芹》

1 阅读:62
评论列表

哄动这史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