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干部,不是搞科研出身,却十分关心科研工作。在他当政期间,组织过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发,主持过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规划过科研未来的发展方向。特殊时期又挺身而出,保护了许多科学家不受伤害,他就是张劲夫。
张劲夫出生的时候正是民国初,他的家境虽然不好,但父母还是想办法将他送进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西式学堂学习。张劲夫在此接触到了先进思想,随之诞生了复兴中华的伟大理想。1年后,他进入杂志社工作,由于业绩突出,调任工学校统筹日常工作。在此期间,张劲夫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久后加入共产党。历经抗战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党中央分管地方工业,5年后被调入中科院担任副院长。
当时的中科院刚刚成立,人员庞杂,研究分类混乱。张劲夫在和其他干部研究过后,决定以研究任务为主,以学科门类为辅划分了58个小组,针对数十项工程展开了为期12年的攻关,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人造卫星研发。那时的中国科技落后,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这个任务,于是向苏联求援。苏联立即交给中国一批技术资料,并授权中科院观察苏联的卫星,推算它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轨迹。
1年后,张劲夫向党中央提交了第一颗卫星的研制计划和模型。党中央立即拨发了大量资金,同时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中科院工作。张劲夫兴奋得一夜没睡着,天还没亮就召开会议,筹划了火箭制造、控制系统、空间环境研究三个科研系。同时他联系了31家院外单位协助,仅两个月后,便成功绘制出卫星的设计图纸和用于空间探测的仪器。
正当张劲夫准备展开下一阶段计划时,两个大难题拦在了他面前。院士没有硕士、本科大学生协助只能单干,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加之科研设备落后,相关技术缺失,整个项目的进展突然变得异常缓慢,一个小部件甚至要半年才能研发出来。张劲夫经过认真思索,针对性地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一、扩展科研队伍。张劲夫先是从部队中调取了将近一万名技术兵负责外围执行,而后又从铁道部借来一批老工人负责小零部件加工。紧接着,他又向党中央申请,以中科院为基础建立大学,培养专项人才协助院士工作。二、向苏联求助。张劲夫组织了一个考察团专门访问苏科院,参观了大量航天模型和观测站、试验站,将所见所闻整理成笔记供中科院研究,由此顺利解决了大部分科研难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于1970年进入外太空,张劲夫也完成了使命,被重新调回中央,担任财政部部长一职。再往后,邓公有了改革的念头,但他又怕放开管制后物价会飞涨,于是让张劲夫想办法稳定市场。张劲夫在和相关学者讨论后,决定分阶段、分行业实行价格双轨制,顺利化解了经济体制转变时衍生的价格矛盾,保证改革平稳进行。此后他历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等职务,为安徽的发展尽心尽力,政绩斐然。
新世纪初,张劲夫因身体状况原因退出了领导岗位,2015年因病去世,享年101岁。张劲夫面对科研是个十足的“外行”,但他却没有以自我为中心,凡事要商量之后再做决定,将项目任务摆在工作第一位。主持中科院工作十余年攻克了无数难题,培育了大量科研人才。毫不客气地说,他算得上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第一推手,他促成了如今科研百花齐放的盛大局面,让我们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