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王大墓发掘后,网友一句话竟揭开万年前中华文明的真相!

永卓学周易 2024-06-11 19:30:38

近日,武王墩一号墓发掘的消息火爆。。

武王墩一号墓,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楚王墓。

但是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有网友回复:

“带墩字的都是大墓,比如擂鼓墩就挖出了曾侯乙墓”。

看到这句话,我忽然有了个问题。

名字里带墩字的为什么会是墓?

一万年前的有虞氏创造的甲骨文里面没有“墩”字,但是有“敦”字。

长这个样子。

甲骨文“墩”字

只要不是瞎,就能看出来这个“墩”是在“亯(享)”字底下加上一个“羊”组成。

甲骨文里面有“亯(享)”字,长这个样子,很明显是一个三角形的建筑物。

唯一能够和“亯(享)”字扯上关系的建筑物,就是享堂,也叫祭堂。

比如中山陵的祭堂,样子就和甲骨文里的“亯(享)”字一模一样。

中山陵祭堂

“亯(享)”字的字形也和墓碑相似,比如这个:

“敦”的字形与祭堂有关,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甲骨文“敦”字底下会有一个“羊”。

《说文》曰:“羊,祥也”。

古代守孝叫作“祥”,也就是“羊”。

【禮·閒傳】父母之喪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

按照《周礼》的规定,父、母丧后一周年(即第十三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小祥”;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举行的祭礼,叫“大祥”。在服丧期间的各个阶段,一切言行(衣食住行)都有不同的规定,。

所以,“敦(墩)”的字形,本身已经告诉我们这是一座为父母守孝的祭堂。

这也说明,在最晚一万年以前有虞氏创造甲骨文的时候,守孝的制度就已经存在了!

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为了守护坟墓,通常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这样的小屋也算祭堂,但是只能称为“庐”,离“敦”的级别还差得多。

当年孔子死后,众多弟子为孔子庐墓三年,唯有子贡在孔子墓旁守灵六年。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

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但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拥有像“墩”这样级别的祭堂!

事实上,唯有王侯级别的大人物,死后才有资格拥有被称为“墩(敦)”的祭堂,因为这个“墩”,很明显是建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的祭堂!

看看甲骨文里的“京”就知道了,和“墩”字里面的“亯”一模一样的祭堂建筑。

《说文》曰:

京,人所为绝高丘。

明确指出“京”是人造的高丘。

《尔雅》里面更是直接指出了“敦丘”之名:

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

一成、二成、三成的叫法,说明这些丘都是人工夯筑而成的建筑!按照规模的大小,这些丘还可以分为一层台、两层台和三层台。郭璞注云:

“成,犹重也。周礼曰:‘为坛三成。’今江东呼地高堆者为敦。”

也就是说,墩,就是《尔雅》说的敦丘,是人工建造的丘陵!

我们看看秦始皇陵就知道了,巨大的金字塔形封土堆,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墩”,甚至可以称得上“三成为昆仑丘”!

秦始皇陵

虽然说如今陵墓上方没有留下祭堂的痕迹,但是我们可以确信无疑:当年每一座被称为“墩”的封土堆上,都伫立着一座祭堂,那座祭堂才是真正的“敦”!

有数盲会说,秦始皇才什么时候的人哪,武王墩也不过是战国时候的墓,你怎么确定一万年以前的有虞氏怎么可能会建造这么大的墩呢?孔子都说过,古者“不封不树”,一万年以前怎么会有封土堆?

文字为证。一万年前的甲骨文里这个“敦”字的模样,已经证明了这样的封土堆墓葬在一万年以前必定存在。

让我们先来看看近一点的。

《诗经》里提到了一个地方,叫作“顿丘”。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诗经·卫风》

顿丘又作敦丘,曾是春秋时期卫邑,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尚书大传》说:“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可见夏代以前的虞舜时期这个地方就有“顿丘”之名,这里是否真的有一个人工的高台呢?

史念海先生《河南浚县大伾山西古河道考》一文,在论述大伾山西古河道为《水经注》所载淇河故道时,曾论及顿丘和顿丘城。他认为浚县西北13.5公里处的蒋村遗址就是顿丘县城遗址。蒋村南2公里处之屯子集,地势较高,显然为一土丘,即是顿丘。

当当当当!“屯子集”!

这个“屯”,就是顿丘的“顿”,也就是敦丘的墩!

带有“屯”字的地名,很可能也就是古代的一个墩丘!

你想到了什么?没错,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的核心地带!

我们再来看看甲骨文里的“丘”字,一左一右各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很明显像是是两座人工修建的金字塔。

甲骨文中“丘”字和“敦”字的存在,已经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一万年以前的有虞氏,会建造高高的金字塔形封土堆(墩),并在墩(敦)丘上面建祭堂纪念他们的王者!

《礼记》里记载的,是上万年以前有虞氏的传统!

在考古中发现了很多座超过三千年的墩。

比如成都羊子山金字塔,就在三星堆不远的地方。

成都羊子山发掘现场

羊子山金字塔复原图

比如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了九座五千多年前的金字塔式夯土台。

南佐遗址九座夯土台

比如良渚文化最晚五千三百年前的瑶山祭坛。

良渚文化早期的祭堂都是先筑核心土台,后扩建,坛上有墓,台面多有不同土色,布局有序。

比良渚文化更早的崧泽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6000年,同样也是在人工夯筑的土台上面营建贵族坟墓。比如张家港东山村遗址被誉为“崧泽王”的高等级墓葬,是在一个篮球场西侧的高地发现的。

M90大墓

张家港位于上山文化有虞氏的传统活动区域内,明显承袭的是有虞氏修造高台的传统。

抱雪斋断言:不但崧泽文化存在人工修筑高台的传统,跨湖桥和上山文化必定也存在!而且这些高台遗址必定会出现高等级墓葬!

因为这是一万年以前有虞氏的王者之“敦”!

2 阅读:325
评论列表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