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这片古老的土地,一直静静地躺在乐平县的怀抱中。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14年,乐平县摇身一变,成为了昔阳县,大寨也随之归属于昔阳县的管辖之下。岁月流转,到了1953年5月,国家实行了区乡村制,大寨便隶属于昔阳县第一区武家坪乡,开始了它的新篇章。
时间的河流继续向前流淌,1961年7月,大寨管理区改为了大寨大队。同年,大寨公社也分设为城关、大寨、李家庄、阎庄窝四个公社,新设的大寨公社驻武家坪,大寨大队便归其所辖。1967年,大寨公社的驻地又由武家坪迁到了大寨大队。岁月如梭,转眼间到了1984年4月,大寨公社改为了大寨乡,大寨大队也更名为大寨村。
提及大寨,不得不提的就是陈永贵。他,一个曾经讨饭吃的农民,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走上了领导人的岗位。然而,即便身居高位,他依然保持着那份农民的质朴和本色。他官至国务院副总理,却坚持不拿工资,仍旧在大寨计工分。这份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和坚守,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陈永贵是个没有野心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劳动和群众奉献着。他在担任大寨公社书记、昔阳县委书记期间,更是以身作则,坚持三不准:不准干部在劳动时间办公、不准在劳动时间开会、不准在劳动时间找人谈话。大寨的会计,一年出满工竟然有350个工分,这足以说明大寨人的勤劳和付出。而大寨,也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由一个只有80户人家、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外逃荒的地方,变成了一个达到并超过江南农村收入水平的地方。这,大概就是后来说的史无前例吧。
陈永贵与毛主席的缘分也是一段佳话。1964年12月,陈永贵到北京参加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6日上午,会议刚结束,他随着大家一起走出会场时,忽然听到周恩来在背后喊他:“永贵同志,请等一下!”他停住了步子,周恩来告诉他:“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主席特意要把你请来。”这让他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
到了休息室,毛主席紧紧地握住陈永贵的手说:“永贵好啊!”这一幕被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第二天,首都各大报纸都以显著版面登载了毛主席和陈永贵亲切握手的照片,让全国人民都见证了这一温馨而庄重的时刻。
1967年五一劳动节,毛主席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时,陈永贵再次被请到了毛主席的身边。毛主席拉着他的手问候道:“永贵好!永贵好!”这份来自最高领导人的关怀和肯定,让陈永贵倍感温暖和鼓舞。
1975年1月,陈永贵赴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后回到医院,通知他马上去一趟。周恩来一见陈永贵便开口说:“这次找你来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准备当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国怎么样?”这让陈永贵有些措手不及。他忙说:“总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实在是当不了这个副总理!”然而周恩来却态度严肃地说:“看你永贵你是不是党员?是党员就得接受党的安排。”就这样在这次会议上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全国农业。
在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安徽省的水库建设成就斐然,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原本因故停缓建设的龙河口、陈村、花凉亭等大型水库,在这一时期焕发了新生,它们复工续建的进程势如破竹,主体工程分别于1970年、1972年、1976年顺利竣工,宛如三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守护着周边的农田与民生。与此同时,中型水库的建设也不甘落后,那些曾一度停滞的项目纷纷重启,续建工作如火如荼,其中32座水库圆满完成了续建任务,巍然屹立于山川之间。
至1975年,安徽省已建成或基本建成的中型水库数量达到了70座,另有24座仍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它们共同构成了安徽水利的坚实脊梁。小型水库的发展更是势头强劲,不仅对原有未完工或配套设施不全的水库进行了完善,使之达到了规定标准,还新建了2014座小型水库,使得全省小型水库的总数攀升至3440座,如繁星点点,遍布乡间。
在全国范围内,大中小型水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数水库都是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修建的。据统计,截至1979年,全国各地共建成了8万多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小型水库,这些水库如同一座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人民的福祉。新中国治水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水利建设的预定目标基本实现,洪水泛滥的历史基本结束,水害被转化为水利,大面积的干旱现象也基本上得到了消灭。
进入新时代后,郭凤莲成为了大寨新的掌舵人。郭凤莲说:陈永贵书记的坚持我们没忘!艰苦奋斗,大寨还是那个大寨!
郭凤莲的目光聚焦到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和发展公益事业上。近年来,大寨村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实现了村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建起了医疗保健站,科技文化活动中心也拔地而起,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投资60万元新建的三配套小学,不仅让小学生免费入学,还对考入中专、大专和本科的学生给予了丰厚的奖学金,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家家户户都安上了闭路电视和自来水,大寨村呈现出了一派兴旺富裕、文明祥和的新气象。
郭凤莲重返大寨的三年间,她历尽艰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终于使大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人民对她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她先后当选为党的十四大代表、省妇联副主席、县委常委,并被评为省特级劳模、地级优秀企业家。她常说:“人生没有多久,我在有生之年为大寨尽一份力量是责无旁贷的。”她的人生信条就是:“辛苦我一个,造福一方人。”
大寨羊毛衫厂投产仅九个月后,大寨中策水泥厂便宣布成立,紧接着大寨工贸园区、大寨酒业有限公司、制衣公司等企业也相继揭牌。如今,大寨已拥有各类企业十多家,它们生产的产品如核桃露、羊毛衫、服装、水泥等,都统一打上了“大寨”牌商标,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生态农业、煤炭、建材、针织、制衣、酿造、贸易、旅游已成为大寨的八大支柱产业。
如今的大寨村,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都可以免费上学,考入大学的村里还会发放奖学金;村民全部实行集体发放养老金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55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男人都能领到养老金。大寨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食有米饭和面条,虽然还种植玉米,但早已不再作为主食。大寨人的饮食习惯也很有特色,他们不是围着桌子吃饭,而是把菜放在饭上,端着碗到处走着吃,这种独特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大寨的一道风景线。
大寨的道路也修得十分宽敞平坦,村里村外都铺上了柏油路,山路则是石头阶梯,村民们可以脚不沾泥地浏览整个虎头山。随着大寨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的农民也纷纷办起了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农家特色的小饭店、窑洞小旅店、具有大寨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小摊点比比皆是。74岁的老英雄宋立英退休后,也在家门口开了一个旅游纪念品商店,她在卖给旅客反映大寨的书籍时,还不忘在书的扉页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名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