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建设还是要多关注政务大厅之后的事情

管理与决策 2024-09-25 08:43:34

关键词: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Doing-Business)是近年来提到频率最高的政务词汇之一。可以看到,是doing,不是business environment,这是世界银行给的词汇,直译是做生意中、经营中,强调的是一个经营主体在经营的动态过程,不是to do(将要做)的简单准入情况,而是做起来生意的全生命周期的优化情况。

营商环境是指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标红的XX环境是营商环境涉及的要素,在各地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行动方案、行动计划等等等有所体现,但是忽略了“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这句,总和不是几个XX环境的简单拼凑,而是加“合”的化学作用。

部分地方的营商环境一看就是各个模块分割开来的,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大篇幅都是政务环境,谈准入的事儿(一件事、证照联办、套餐办理、告知承诺等等)。政务服务的事儿谈的多也做的多,这是因为政务服务管理部门尤其是审批局作为一个改革新生部门,就是围绕企业的“审批”而来的部门,在行政集中改革后(多部门审批事项划转一个部门集中),在证照两个准入条件上做了“减(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减证明、减中介)、优(优流程、优服务)”和网办的提速,包括注销,已经很好了,做了很多工作,准入改革(商事登记改革)相比5、10年前有了“质”的改变。

下一步,我们需要把重心多放到市场、法治、人文等等上,这是在“准入”后伴随市场主体生命周期很长的一段过程,这是企业这颗种子在经过播种(准入)后浇水、施肥的过程。再回过头看淄博,为什么说它营商环境好,就是这个整套的东西做到位了,人文(热情好客)、法治(依法依规)、市场(诚信经营)等等,把这个企业种子完全呵护起来了、种起来了。

我们注意到,这颗种子,不是那种大的工程项目,而是烧烤产业的一个个“个体”商户,他们在市场主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把他们的服务做好,公安做好治安,市场监管做好“放心称”,城管做好摊位管理,文旅做好宣推,营商环境的作用合力一下就起来了。老说学淄博,这是应该学的,不是老把全力放到办事大厅的督导、暗访上,要举全力在营商环境各个因素的着力点上去,要全面,要到位,城市营商环境就做好了。

我们常常看到各地大力推动招商引资,成立了市(县)招商局,招商的过程如同拉帅气的金龟女婿、漂亮的媳妇来和自己这块土地结出爱情的硕果,结婚的过程做的很好了,审批快速方便,结婚证也领的快,下面就要把思维放到如何让女婿、媳妇留下来的问题,过得好的问题,这是不能忽视和躲避的。企业来一个地方,带过来自己的品牌、管理等等,需要一个配套的当地人力、资金、政策支持,产生价值,有所营收,否则过来干嘛?我们有时会听到企业反映XX地方政策不落实到位、政策空头支票、金融贷款难的问题,这就是没在“过好日子”上下苦功,用好心,做到位。

一.不能忽视的“文化”要素

营商环境除了政务的因素,首要就要谈“文化”,城市吸引企业、人过来,很大因素是文化的因素,一个具备良好城市氛围和人文气息的地方,营商环境自然不会差,因为二者是彼此相长的过程。一个地方营商环境差,大抵是风气野蛮、市场混乱、建设低劣等等。要谈文化的事情,这是个很大的范畴和概念,简单皮毛地谈一下。

首先文化环境是个显服务,我在这里借鉴一下经济学里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隐藏于企业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将服务,尤其是“人”这个主体能感受的服务分为“显服务”+“隐服务”。显服务就是扑面而来,真切体会的服务,比如去政务服务大厅能感受帮办代办服务、绿色通道的快捷、证照自助打印的方便等等,隐服务就是政务服务系统后台优化、办件材料合并办理等等,这些对于企业和个人是体会不到的,只能感受到“快”这个结果。还有管理这个因素,类似企业的管理的隐形成本都作为隐服务来看待。

那文化方面我个人是将其列为显服务的一大重要的营商环境因素。文化有哪些方面,一是城市自身自带的文化,历史的、人文的,历史底蕴、文化特质、城市景观等方面的东西,这是自带的文化环境,要发挥好、挖掘好、利用好。有的地方很有文化的东西,但用不好。你去看一个地方的旅游景点就能看出来优劣,这里就不得不提山西的大同和太原,历史文化氛围好,塑造的好,整体给人的印象也好,形成良好的城市人文品牌;二是城市人集聚起来带给人的文化,有时老夸一个地方的人好客、热情、真诚,这就是“人”这个社会群体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一个企业招聘人员,好的人员素质和公司氛围,给予企业更强的生产和生命力,会让企业引荐更多企业前来,这就需要对于城市人员不光是培训方面下功夫,还需要对于人的自身素质进行培养,道德上的城市涵养,国学文化的教学培训,员工价值观念塑造等,用力培育诚信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市民精神;三是文化产业、公共文体服务基础设施等硬件的东西,这些相比自带的历史文化建筑,是新生的,根据城市生长线搭建的与之匹配的东西,比如XX主题公园、XX文化长廊等等。

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地方如果公园的数量多,环境一般不会太差。公园多,体现了对于城市居民人居环境的重视,这样的城市氛围感一般很好;公园多,企业来了环境体验好,这样的城市产业集群一般都很多。当然这是个个人举例,但你回头想想,你的所在地公园多吗?营商环境好吗??

二.不单发挥部分力量,要上下齐用力

这里简单再谈组织保障的事儿,还是看淄博,淄博自上而下,从领导到市民,上到下,一条心,那种维护城市的力量很强大,每个人都有“我为淄博争光”的自觉、自尊和自强。这里我斗胆将其称为“城市自尊力”。

许多城市对于营商环境都开过很多会,动员大会、推进会,各种会。这是“上”的动员力量,关键还是需要看“到下”的传导力度。不单是机关之间的传导,而是到市民的传导。营商环境好,市民呼声高,自上而下传导就强。有的地方比如威县对于改革成立了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就是在改革中用足用活用好省政府给予的“更大自主改革权限”,深化拓展综合改革试点成果,这就是自上到下的魄力。

自上而下还要看魄力,何为魄力?有的地方营商环境为什么好?敢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是口头的空喊,是利于市民和企业的措施,会自主地快速传导。比如淄博的停车场免费,淄博的小区提供外卖员自行车工具,一些地方的可以按规定街头摆摊等等。大家看到这些营商环境措施不是干巴巴的内容,而是很接地气的措施,是改变过去旧有规定的措施。这就是自上而下的魄力。

再说,自下而上的力量,为啥我用“力量”一词儿,因为市民自发的、主动的去让城市更好,是值得钦佩的。比如淄博私家车给外地车让车、给提供各种帮助等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将这些举措提炼成为城市的号召、告市民书等等,就很有执行力。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多看、多问市民的呼声和诉求,看他们想什么、做什么,多让措施跟市民的需求匹配,而不是让市民来迎合你的措施,老说落地的问题,如何落地?地在哪来?在市民的心里、诉求里、呼声里!如果能自下而上的制定配套的措施,就不会是毫无落地的“空措施”,而是充满城市生命的推动力。

三.重视“人”,抓住“人”

再谈人的问题,简单说下吧,过去文章我提的很多。有时候,对于一个城市看到外溢和人口流失是很悲痛的事情。一个人,从生下来的地方无奈到外地谋发展和生存,多么悲凉和无奈。高房价、低工资,这是值得一个城市反思的问题,人口流出是营商环境的最大的痛点,无人何谈营商环境?

这里我谈人的几个方面:一是让城市有可用之人。目前企业专业人才稀缺、返乡创业人才稀少、技能型人才专业性和创新性不足。目前整体劳动力技能水平一般,特别是针对于地域特色化产业没有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人才招引渠道狭窄、招引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企业的精准人才招聘不足。目前个别县区出台了一些吸引人才政策,但这些人才都是引入机关事业单位,缺乏对于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引进政策、渠道。二是让管理有创新之人。营商环境说到底还是要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做好服务,这就需要懂企业,知企业,政府很多时候都是站在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的角度,有时通过政企座谈会等角度来交流,但个人感觉还不够,还是需要人员流通起来。让企业的人到政府,让政府的人到企业,这里就要谈南方有些地方真的做得很创新、大胆,选派政府工作人员到企业上班、任职、体验。三是让城市有活力之人。一些地方产业做得好,关键是结合自身城市特色,有手工艺人、有产业链条人、有文化产业人等等,比如淄博,烧烤产业链人;比如短视频基地人才培养;比如牙刷之都杭集镇。抓住适合自身城市的人才源泉,引凤筑巢,营商环境会释放强大动能。

本文摘录自《招商引资研究报告》2023年8月号

0 阅读:1

管理与决策

简介:积累国内外20年的企业管理精华文章,与你慢慢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