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68公斤机器走完长征的“傻子”谢宝金

金言说过去 2024-02-02 03:44:57

在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个平凡的展厅里,一台陈旧的手摇式发电机静静地矗立着,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迁。

1976年的一个春日,一位步伐缓慢的老人来到了这里,他的目光在众多展品间游移,最终定格在这台发电机上。

他伸出颤抖的手,仿佛想触碰那冰冷的金属,却被礼貌地制止了。老人眼中闪烁的泪花,透露出深深的情感。他颤声问道: “这台机器,是我背着它走完的长征路,现在连摸都不让我摸吗?”

这个场景令在场的人震惊。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他和这台发电机又有着怎样不寻常的故事?

革命:谢宝金的转变

1932年,在江西赣州的于都铁山垅钨矿,太阳还未完全升起,矿区已经热闹起来。矿工们带着疲惫的身躯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这座钨矿,是当时党中央的经济来源,许多企业都指望着这座钨矿产的矿石,而革命所需的经费也是从这而来。

工人们不懂这座矿的意义,但他们知道,在这里只要认真踏实工作就可以养活家庭,这在当时称得上“不可思议”。

这里的空气中充满了尘土和汗水的味道,挥动的铁锤与钢钎撞击石矿发出沉闷的回响。

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个高大的身影特别显眼。这就是谢宝金,一位以力大无穷著称的矿工。他的身躯高大魁梧,每一次挥动铁锤都显得格外有力。

矿工们都知道,谢宝金能够轻松地扛起重达数百斤的石头,而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就在这个忙碌的早晨,毛泽民走进了矿区。他穿着一身干净的长衫,与周围满身尘土的矿工形成鲜明对比。

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弟弟,当时担任中华钨矿公司的总经理。他来到这里,是有着特别的目的——寻找谢宝金。

毛泽民四处打听谢宝金的下落,他对这个名字已经有所耳闻。

就在他询问一名矿工时,身后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我是谢宝金,谁找我?”

转身一看,一个身高一米九的大汉站在他背后,这正是谢宝金。

毛泽民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大汉,眼中闪烁着一丝兴奋和欣赏。他知道,谢宝金的力量和身体素质,对于红军来说将是极大的增益。

毛泽民微笑着,拉着谢宝金的手,两人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

毛泽民向谢宝金讲述了红军的事迹,解释了红军代表着穷苦人民的意义。他的话语简单而直接,却充满了感染力。

谢宝金聆听着,眼中开始闪烁起一种特别的光芒。他是一个出生贫苦的农家子弟,对于红军抗争的意义感同身受。

谈话之中,毛泽民看到谢宝金眼中的变化,知道这位大汉的心已经被触动了。

谢宝金沉默了片刻,随后坚定地说道: “我知道红军是替穷人说话的队伍,我跟你走。”这句话简单而有力,显现了谢宝金的决断和勇气。

毛泽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他知道,谢宝金的加入,对红军来说不仅仅是增加了一名战士,更是增添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每一名加入红军的战士都是无价之宝。

从此,谢宝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从一个普通的矿工,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手摇发电机的守卫者

在谢宝金加入红军后不久,他被分配了一个特别的任务——负责一台重要的通信设备,那就是手摇发电机。

这台发电机对于红军来说意义重大,它是红军与外界沟通的重要工具,对于当时的红军而言,可以说是生命线。

初见这台手摇发电机时,谢宝金感到了些许的陌生。

在他的印象中,机器总是与矿山有关,而这台设备却是他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它不像他过去在矿山中见过的重型机械,而是更为精致,看起来非常复杂。发电机的外壳由坚固的金属制成,上面布满了各种开关和指示器。

一位红军通信员向谢宝金解释了这台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他告诉谢宝金,这台设备虽小,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确保红军与中央保持联系的关键设备。谢宝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聪明勤奋,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操作这台设备。

了解到这台发电机的重要性后,谢宝金对它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对自己说: “只要我在,这个发电机就在!”

他视这台发电机如同亲生儿子般珍贵,不管前进的道路多么艰难险峻,都要确保它的安全。

在随后的日子里,谢宝金与这台发电机形影不离。无论是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还是穿越在冰冷的河流中,谢宝金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

他发明了许多方法来确保发电机在恶劣条件下也能正常运作,比如用油布包裹来防止雨水侵蚀,用稻草填充周围来防震减压。

每当红军需要建立临时指挥所时,谢宝金总是第一个到达,确保通信设备能够及时安装并投入使用。

在战斗中,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台发电机。即使在最为艰难的时刻,谢宝金也从未放弃,他的坚持与勇气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红军战士。

夜晚,当大家在篝火旁休息时,谢宝金常常静静地坐在发电机旁,仔细检查每一个零部件,确保第二天它能够正常工作。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这台发电机不仅仅是一台设备,它已经成为了谢宝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他忠诚和责任的象征。

谢宝金与这台手摇发电机之间的故事,渐渐在红军中传开。他们都知道,这个高大的矿工不仅有着强壮的体魄,更有着坚定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长征路上的考验

在长征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中,谢宝金和他的战友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每一步都踩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每一天都在与饥饿和疲劳作斗争。但对谢宝金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那台重要的手摇发电机。

当红军穿越四川的草地时,这个区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片草地不仅地势复杂,而且沼泽遍布,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深不可测的泥潭。

在这种情况下,携带重达68公斤的发电机穿越,无疑增加了难度。

面对这样的困境,谢宝金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力。他找来了一些当地的竹子,耐心地编织成一个简易的竹排。

他把发电机放在竹排上,用绳子牢牢地固定好。这样一来,即使是在泥泞的草地上,发电机也能相对平稳地滑行,减少了因颠簸而对机器造成的损伤。

谢宝金拉着这个由自己亲手制作的竹排,小心翼翼地穿越草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泥潭。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军来到了更加艰难的雪山。这里的路更为陡峭和滑,风雪交加,给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于身负重任的谢宝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他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将发电机扛在了肩上。

在雪山的陡峭坡道上,谢宝金步履蹒跚,但他始终坚持前进。他的肩膀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一台发电机,更是全军的信任和希望。

每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但他的意志坚定如铁。他知道,只要发电机在,红军的通信就能保持畅通,这对于整个红军来说至关重要。

在那些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谢宝金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最终成功地将发电机背过了雪山。

他的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英勇,也成为了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传奇。

谢宝金在长征途中的这些经历,不仅考验了他的体力和智慧,更考验了他的意志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功成身退:平凡中的伟大

战争结束后,当许多人都在寻求功名利禄时,谢宝金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他没有利用自己在长征中的英勇表现去争取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待遇,反而选择了回归平凡的生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这样的选择无疑显得格外罕见。

谢宝金回到了他的家乡,一个普通的山村,这里远离了战争的硝烟,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与和谐。

他以一个普通农民的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耕田、种地,与乡亲们一同劳作。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去,甚至很少提及自己在红军中的经历。

在乡亲们的眼中,谢宝金是个勤劳朴实的好人。他总是乐于助人,无论是邻里之间的小事还是村里的公共事务,他总是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社会的责任。

谢宝金的家很少有闲置的土地,他的田地总是种满了庄稼,整齐的田垄见证了他辛勤的劳动。

虽然谢宝金的生活很平凡,但他始终保持着红军战士的原则和信仰。他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要诚实、勤劳、助人为乐,要像红军战士那样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

在村里,他经常给年轻人讲述红军的故事,传递着那段历史的精神。

谢宝金的“傻”在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他不谋求名利,不张扬自己的功绩,甚至拒绝了一些为他安排的更好的工作机会。

但正是这份“傻”,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老红军的真实本色——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普通人生活的热爱。

谢宝金的故事在村里慢慢传开,成为了一段佳话。年轻一代的村民们听着这位老人的故事,深受启发。

他们从谢宝金的身上学到了,真正的伟大不是来自于显赫的地位或是丰厚的财富,而是来自于一个人对自己信念的坚守和对社会的无私贡献。

即便是在他晚年,谢宝金仍旧保持着那份纯粹和坚定。他的生活虽然平凡,但他的精神却高贵无比,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一个老红军的真正品格。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谢宝金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平凡中的伟大。

结尾:

谢宝金的故事,是对革命英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生动诠释。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信仰的力量,成为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一笔。这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坚守初心,勇往直前。

参考资料:

《背着发电机长征,空空行囊回故乡》(张文斌)

《长征模范谢宝金》(《于都县县志》)

0 阅读:173

金言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