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孤独一首词,写尽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读罢令人感动不已!

墨尘染公子 2024-06-14 11:20:45

千百年来,她的存在像神话一般,吸引无数文人的目光,她就是当年凭借《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动京师的女词人李清照。

她从小天资过人,有作词的天赋,父亲又是藏书家,还是苏轼的学生,也是一位文学泰斗,从小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位天才诗人。

李清照18岁嫁人,嫁给了门当户对,志趣相投的赵明诚,婚后,夫妻恩爱,琴瑟和鸣,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感受《点绛(jiàng)唇·闺思》笔下的相思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宋·李清照·《点绛(jiàng)唇·闺思》

1

李清照婚后与丈夫有过一段甜蜜的生活,但在1118年至1120年,丈夫去莱州做官了。

38岁的李清照成了留守妇女,独自在青州生活,但青州的生活很孤独,也很寂寞,词人常常思念丈夫,盼望他早日归来。

在一年春天,词人把这份无法排解的感情,写进了《点绛唇·闺思》。

这里的“点绛(jiàng)唇”是一种词牌名,起源于南北朝江淹的《咏美人春游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后人就用“点绛唇”来形容美人容貌姣好,唇色鲜艳动人。

而南唐冯延(yán)巳(sì)是第一位将“点绛唇”用作词牌名的大词人,这首词就是《点绛唇·荫绿围红》。

后来,“点绛唇”又多许多别名,比如“点樱桃”、“南浦月”、“寻瑶草”等等。

所以,李清照这首《点绛唇·闺思》是以美人为谋,讲述的是一位绝世美人,化上美丽的妆容,烈焰红唇,明艳动人,却只能在家独自“闺思”,无人爱怜!

2

有一位美人,独自呆在闺房之中,想起与丈夫一起恩爱的时光,心中泛起了许多愁丝,于是有“寂寞深闺”之感。

这里的“深闺”指女子的闺房,词人用“寂寞”来形容闺房,一语双关,既写出了闺房的清冷,也写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

那么,女子为什么会倍感孤独呢?

词人说“柔肠一寸愁千缕”,原来是女子心中积郁了千丝万缕的愁绪,这种愁绪让女子感觉很寂寞!

这里的“愁千缕”形容女子寂寞愁苦、相思绵长,已经到了无法排解的地步。

3

女子又将目光从闺房转向了窗外,窗外下起了“催花雨”,这里的“催”用得十分传神,把“雨”看成一位催促花儿凋落的使者,这让愁苦的女子,更加愁苦了。

词人说“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这里的“惜春春去”写得十分隐晦,其实暗含了双重含义。

表面上,是眼前的暮春之景。女子珍惜眼前的春天,可是春天偏偏要走了,这时候还下起了雨,风雨摧残鲜花,百花凋落,这样伤感的之景,让女子更加情伤!

但这里,词人不仅是写“春归百花落”,还含蓄的倾诉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就像春天一样美好,我珍惜春天亦像珍惜丈夫一样,奈何丈夫外调为官,一去不知归期,就像这暮春一样,再美好,我也留不住啊!只能一人独守空房!

4

女子知道自己的丈夫远在他乡,是看不见,望不见的,可心里又放不下,在院子走走停停,“倚遍阑干”也没能排解自己心中的愁思,真是“只是无情绪”,这里的“无情绪”指心情抑郁惆怅。

温庭筠《望江南》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温庭筠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李清照的“倚遍”与温庭筠的“过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诉说望不见的人儿,不知身在何处。

5

最后,女子发出灵魂拷问“人何处”,我的丈夫现在在哪里呢?词人给出答案了吗?

词人并没有回应,不是不想回应,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追问!

词人只能说“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我们只能顺着男子归来的方向,望着萋萋的芳草,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6

词人用“寂寞”、“倚遍”、“望断”等伤情之词,把一位对爱情执着,感情细腻的深闺少妇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是结尾“望断”一词,把这种盼归不能的愁苦,推向了高潮,令人愁肠百结。总而言之,这首词是宋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值得一读。

0 阅读:1

墨尘染公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