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知青考上大学,临行前,农村女友哭红了眼,他:等我回来娶你

兰亭评社会 2024-08-28 22:28:40

一往情深情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969年,随着春满大地之时,19岁的北京小伙刘文采在父母那不舍的眼神中,随组织一起来到了陕北的一个村庄插队。

刘文采,人如其名,受父母熏陶影响,他从小就爱读书写字,出口成章,落笔如云烟,在同行的几个男知青中属于鹤立鸡群般的人物,深得知青队长的喜欢。

然而农村可不是舞文弄墨的地方,刘文采自己也知道,这次下乡的主要任务就是投身劳动,报效祖国,决不允许自己书生气。

让刘文采没想到的是,虽然他满腔雄心壮志,但真正拿起锄头下到地里时,他才发现也仅仅是他认识锄头,锄头却不认识他……

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让刘文采和同去的几个知青备受打击,由于从来都没有过下地干活的经验,他们吃了不少苦,刚去第二天,刘文采手上、脚上都是水泡。

队长知道后,赶忙找到了村医王长林,让他给大伙儿治疗一下,毕竟如果不管不顾,水泡破了是要发炎的,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任务。

彼时,王长林有一个17岁的女儿王秀娟,她从小就跟着父亲采药救人,耳濡目染下,也懂得一些治病救人的法子。

所以每次王长林去给这些知青诊治时都会带上王秀娟,而每次去知青队的时候也是王秀娟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自这些知青来到村子的第一天开始,她一眼就相中了文质彬彬的刘文采。

去知青队就意味着能见到刘文采。

很快,在王长林父女的帮助下,这些知青身上的水泡很快就康复了,而之后,队长更是专门请来了村子里的一些干活有经验的大叔大妈下地指导,久而久之,包括刘文采在内的一众知青也渐渐融入到了这个大集体中。

那天,知青们正在地里劳作,天上却突然下起了阵雨,知青们没带雨具,扛起锄头就往住处跑,但由于干活的地方和住处有一段距离,所以这些知青还是或多或少淋了雨。

得知此事的王长林老村医赶紧吩咐女儿王秀娟带着一些防寒祛湿的草药给知青们送去,好熬水喝,以免感冒。

王秀娟一听又要去知青点,顿时喜笑颜开,拿起雨伞抱着草药就出了门。

等王秀娟赶到知青们的住处时,她发现果然有好几名知青已经开始打喷嚏了,她慌忙叮嘱大家一定要拿干毛巾将头发擦干,接着便给大家煮草药去了。

草药煮好后,王秀娟又亲自一碗一碗盛好,然后端到大家面前,并叮嘱大家趁热喝。

看着王秀娟为大家忙前忙后的热情模样,然后她一笑,脸上露出两个小酒窝,这让一旁的刘文采暗生情愫。

“呀,文采哥,这是你写的字吗?”不知何时,王秀娟已跑到刘文采跟前,盯着他面前书桌上的几页纸眉飞色舞问道,殊不知,王秀娟一进屋就注意到刘文采一个人在这边写写画画了,正愁没话题呢!

也不知怎的,看到王秀娟突然蹦到自己眼跟前来了,刘文采的脸上竟泛起了一丝晕红。他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王秀娟的问话。

王秀娟表示自己从小跟着父亲采药治病,只上过3天学堂就没读了,认识的字很有限,写出来的字也很丑,说着说着,不禁望着外面的雨发呆。

这时,一旁的另一名知青则起哄:“让你文采哥教你啊,哈哈!”

此话一出,刘文采和王秀娟两人的脸庞同时出现了红晕,互相对望了一眼又赶紧将视线挪开了。

几天后,刘文采在田边劳作,却因前几日暴雨连连,田埂经雨水浸泡发软,刘文采一个没注意,脚下一大块田埂坍塌,他顺势摔了下去,等他想再起身时,却发现胳膊肘已经没了知觉。

好在有另外一个知青在场,他当即扶着刘文采回到了住处,安顿好他后随即就喊来了村医王长林。

一听说刘文采从田埂上摔了下去,而且还有知青专门来叫父亲过去,王秀娟隐隐感觉不妙,果断背着药箱跟在了父亲身后。

之后,经过王长林的诊断发现刘文采胳膊骨折了,他给他开了一些镇痛消肿的药后便叮嘱刘文采需要静养。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王秀娟经常趁父亲外出采药治病之际,偷偷跑到刘文采住处照顾刘文采,给他熬药、洗衣服,甚至还毫无保留地向刘文采传授一些医学保健知识。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刘文采尽快恢复,王秀娟更是将自己攥了多年的零花钱拿出来去集市买了一只土鸡,拿回家煲汤给刘文采喝。

不料,等鸡汤煮好后,王秀娟还未来得及给刘文采送过去,王长林就回家了。

看着满满一锅冒着热气的鸡汤,王长林趁热喝了一大碗,刚放下碗就被从菜园子回来的王秀娟撞个正着。

见女儿回来了,王长林一边抹着嘴夸鸡汤好喝,一边又问秀娟为何突然想着熬鸡汤喝。王秀娟是哭笑不得,她这哪里是给父亲熬的啊!

女儿的心思并没有瞒住王长林,他早就知道她对刘文采心有所属了,这锅鸡汤肯定也是给那小子熬的,只是一直没有揭穿而已。要说刘文采这小伙子,有文化,一表人才,别说女儿喜欢,他王长林也中意这个小伙子。

之后的日子里,王秀娟便隔三岔五拿着家里的荤腥偷偷给刘文采开小灶,而为了不引起旁人说笑,王秀娟还特意放出话说这是自己有求于刘文采,她想要刘文采教她读书写字,照料他只是一种交换。

可其他知青,包括王秀娟的父亲王长林在内,大家都心照不宣,也有意撮合这一对璧人,所以谁也没拆穿。

在王秀娟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刘文采的伤势便痊愈了。而痊愈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果真是教授王秀娟读书写字。

就这样,刘文采教王秀娟读书写字,王秀娟则将自己从小到大跟着父亲学到的医学知识都悉数告诉了刘文采,可谓互相学习。

而随着二人的互相交流,两人的感情也早就深厚了,只是始终无法迈出最后一步。

就在所有人都看好他俩并认定要不了两年他俩就会完婚时,王长林却突然病倒了,不到一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王长林病逝前,还特意让王秀娟把刘文采喊到了家里,王长林拉着刘文采的手欲言又止,眼泪都浸湿了枕头,最后还是在刘文采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俗话说“医者难以自医”,王长林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儿王秀娟,他当然知道女儿对刘文采的心思,只是他不知道刘文采是怎么想的,因为他毕竟是城里人。

当王长林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后,刘文采反而将王长林的手握得更紧了,他告诉了王长林自己对王秀娟的情意,并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王秀娟。

王长林病逝后,刘文采特意跟队里请了假,来到王家帮助王秀娟一起料理她父亲的后事。

次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刘文采激动地将这个消息告诉给了王秀娟,并表示自己这几年一直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为的就是等这一天在高考考场上大放光彩。

王秀娟听后直为刘文采高兴,但同时,她心底暗自生起一股神伤,因为她知道,参加高考就意味着刘文采要回到他户籍所在地北京,她当然希望文采哥能考好,可他考好了,前途不可限量,他还会看得上自己吗?

就在王秀娟暗自神伤之际,刘文采却也说出了自己的难处:那就是他也舍不得秀娟,参加高考必须回北京。

有了刘文采这句话,王秀娟生生将眼角已将溢出的泪水憋了回去,然后鼓励刘文采安心考试。

几个月后,刘文采凭借着有意的成绩成功被北京医科大学录取,这下,王秀娟的心情更是异常复杂。

那天晚上,刘文采约王秀娟出来散步。当二人料到上大学这事时,王秀娟突然难以自已,不禁啜泣了起来。她终究是没能按捺住自己内心的想法,红着眼眶问刘文采:“文采哥,你念完大学还会回来嘛?”

刘文采当然知道王秀娟的顾虑,双手轻轻捧着她的脸说:“秀娟,你一定要等我,等我回来娶你!”

就在二人即将分别时,王秀娟却突然朝着远去的刘文采大声呼喊:“文采哥,去了北京记得给我写信,我现在会回信了。”

刘文采朝王秀娟挥了挥手,之后便消失在了夜色里。

回到北京后,刘文采心无旁骛地投身入学习当中,由于刘文采人长得帅,家里条件还好,学习又不错,所以学校里自然不乏一些暗恋他的女孩子。

刘文采自然知道这些女孩儿的心思,可他心里只有王秀娟,所以他总是想办法和那些女生保持着距离。

不久,他便提笔给远在陕北的王秀娟去了第一封信。在信里,刘文采从自己的学习情况到学校生活,再到未来展望都一一诉诸笔端,并告诉王秀娟等自己一毕业就回陕北接她。

王秀娟收到信后,捧着信高兴了了好几天,之后她也用笨拙但细腻的文字将自己对刘文采的思念写进了信里,并叮嘱刘文采好好照顾自己。

二人靠写信回信保持着联系,但一年后,刘文采的来信却突然少了许多,有时好几个月都不来信,期间王秀娟明明给他寄去了好几封信。

这时,王秀娟心里局促不安起来,她开始胡思乱想:北京繁华热闹,漂亮女孩儿又多,文采哥不会……

她不敢往下想,而是翻出之前刘文采给她的回信一封封不厌其烦地翻看着,从那些字里行间寻求着一些慰藉。

王秀娟收到的最后一封信是距离刘文采大学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在这封信里,刘文采告诉她,马上要毕业了,学习很紧,等她一毕业就回陕北,别的没有多说。

这封信的内容明显比之前任何一封都要简短,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王秀娟再也没有收到过刘文采的回信了。

一开始,王秀娟还自我安慰,说是刘文采学业忙,没工夫儿女情长,可眼看都过了刘文采之前提到的毕业时间,刘文采不仅没有来信,人也没有回陕北,这时,王秀娟心里渐渐没了底。

也就在这时,周围邻居都劝王秀娟死了那条心,说刘文采那么优秀,又是大学生,还是城里人,他压根就没有看上过王秀娟,这么久不回信也不回陕北,他肯定是在北京找了女朋友,大家伙都劝王秀娟忘了他,重新找一个人好好过日子。

王秀娟并没有理会乡亲们的劝说,她在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文采哥心里是有自己的,他一定是有别的事耽搁了。

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慢慢也让王秀娟麻木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她也不知道刘文采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又过了半年,那天下午,王秀娟正在院子里晾晒草药,自父亲病逝这几年,她便接替了父亲的角色,由她给乡亲们看病。

突然,院门被缓缓推开,进来一个穿着西装的男子,王秀娟抬头一看,下一秒,她手里的竹筐应声落地。

“文采哥!”

“秀娟,我回来了!”

二人相拥的那一刻,王秀娟再也没能忍住,将这些年心头的委屈和苦楚一股脑化作两行泪水奔涌而下,嘴里喃喃道:“你为什么这么久才回来,你知道我等得有多辛苦吗……”

刘文采则赶紧道歉,同时也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在大学里,刘文采之所以后来回信少了,确实是因为学业紧张,他本打算等一毕业就去找王秀娟的,奈何毕业前一个月,学校突然通知他,学校给他在东南沿海的一个项目安排了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

这机会来之不易且经学校领导反复研究讨论后决定的,刘文采没有理由拒绝。

好在刘文采知道这个项目时间短,他便打算先去那个项目,一鼓作气配合完成项目,之后再去陕北找王秀娟。

因此,这中间又是将近大半年的时间让刘文采和王秀娟这对恋人断了联系,还一度让王秀娟误以为刘文采变了心。

好在王秀娟痴心不改,谨遵当初的诺言,一直等待着刘文采,而刘文采不忘初心,心里也一直挂念着王秀娟,有情人终成眷属。

之后,刘文采在陕北住了一段时间,并在当地和王秀娟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再后来便将她接回了北京一起生活。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刘文采和王秀娟两人的故事,但凡其中一人意志不坚定,那这段爱情将无疾而终,所幸两人都保持了初心,最终圆满在一起,可喜可贺。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0 阅读:10

兰亭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