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黠戛斯”到“哈卡斯”,聊聊吉尔吉斯人迁徙的过程

侍儿看历史 2024-01-01 19:15:02

简单聊聊吉尔吉斯的历史。

太久远的我就不追溯了,从唐朝说起。

唐朝时,音译为“黠戛斯”,图中红圈处。

宋辽时期,差不多还是这个名。

明朝时期,音译有了点儿变化,变成了“乞儿吉斯”,还是在原位置,懒得标注了。

由上可见,在明朝之前,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居住的并不是吉尔吉斯人。吉尔吉斯人一直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元朝之前是典型的突厥人,元朝之后变成了“蒙古化突厥人”,也就是广义的蒙古人。

到明朝这会儿,它被归入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类别——“瓦剌”,又称“卫拉特”、“西蒙古”。

在“瓦剌”这个概念成型之初,就是绰罗斯、土尔扈特两部共主的局面,绰罗斯的领头人物就是马哈木,也先的爷爷,噶尔丹的祖宗;土尔扈特的代表人物就是哈什哈,这个哈什哈,是吉尔吉斯人。

换句话说,这个时期,吉尔吉斯应该是从属于土尔扈特,或者是土尔扈特从属于吉尔吉斯,具体是什么情况懒得去考证了。

哈什哈还有个比较有名的儿子——“太平”,此人在明朝史料中多次出现过。

从明朝初期到康熙年间,吉尔吉斯人一直生活在叶尼塞河上游,期间东、西蒙古轮番崛起,这个东蒙古就是明朝所称的“鞑靼”,即为清朝的内、外蒙古。哪边强了,吉尔吉斯就依附于哪边,向其交税。

17世纪初,也就是明朝末年,俄国人东扩,到了吉尔吉斯的地盘,问他们周边谁最强,吉尔吉斯人答:是“阿勒坦汗”,我们此前向他交税。

这里的“阿勒坦”,是明朝所称“俺答汗”的名字,蒙古语意为“黄金”,与蒙古语“阿尔泰”同词根。

他是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巅峰时期他是青海蒙古、东蒙古右翼、整个卫拉特的宗主,也就是引发明朝嘉靖年间“庚戌之变”的那位。需要说明的是,此时俺答汗已死。

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吉尔吉斯部其实就在东蒙古的间接控制下,地位与布里亚特类似。

那么,吉尔吉斯人是什么时候跑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呢?

引发这次迁徙的,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件——康熙三征噶尔丹。

这件事的始末是这样的。

17世纪初,喀尔喀蒙古(也就是清朝所称的“外蒙古”)和托辉特部(其地盘被清朝称之为“科布多”)崛起,取得了乌梁海蒙古、吉尔吉斯部的宗主权。

三者的位置

这里插一句,上文交待过俄国人询问“阿勒坦汗”的事。后来,俄国人就派出使者南下,试图联络阿勒坦汗。由上图可见,俄国人南下,需要经过吉尔吉斯、乌梁海、和托辉特,这会儿这三个地方全是和托辉特部首领硕垒乌巴什的地盘。

所以,俄国人就误认为“硕垒乌巴什”=“阿勒坦汗”,称和托辉特部为“阿勒坦汗国”。

好啦,言归正传。清康熙初年,噶尔丹的哥哥僧格率军攻灭和托辉特部,并取得了乌梁海、吉尔吉斯的宗主权。噶尔丹上位后,继承了这些权利。

随后,就是自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的三征噶尔丹,清朝将准噶尔的势力从外蒙古驱逐,和托辉特部归顺清朝,成为清朝领土;吉尔吉斯继续向准噶尔交税;乌梁海处在没人管的状态,因为接班噶尔丹的策妄阿拉布坦十分小心,他不敢对清朝周边的政权、部落动手,害怕引起康熙帝出兵干预。

从上图你可以看出,科布多、乌梁海脱离准噶尔统治后,吉尔吉斯与准噶尔本部(今天的北疆)之间的地理联系就被隔断了。

于是,策妄阿拉布坦就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将大部分吉尔吉斯人从叶尼塞河迁徙到了帕米尔高原。

之前很多朋友问过我,既然乾隆攻灭了准噶尔,那么准噶尔北边一大片领土(图中红圈处)为什么不在清朝版图中?是不是让乾隆这个败家子送给俄国人了?

这个真不是,其实早在康熙四十三年,准噶尔在叶尼塞河上游就丧失影响力了。

吉尔吉斯人大部分南迁后,它之前的地盘人丁稀少,沙俄自叶尼塞斯克据点不断向南蚕食,逐渐控制了这一地域。今天的俄罗斯行政区划中,还有给吉尔吉斯人的自治区,即哈卡斯共和国。

所谓的“哈卡斯”,就是“吉尔吉斯”的另一种音译。当然,虽然此地名为“自治共和国”,但是与“布里亚特共和国”一样,这里生活的大部分是俄罗斯人。

南迁到帕米尔高原的吉尔吉斯人被迅速伊斯兰化,成为穆斯林国家;留在叶尼塞河上游的吉尔吉斯人则保留了之前的文化传统。所以现在看来,这两个血统相近的人群仿佛完全没有共同之处。

由上可见,帕米尔高原并非吉尔吉斯人的“故土”,在康熙四十三年之前,这里生活的都不是吉尔吉斯人,所以,人家有啥理由要去纪念近一千年前在这里出生的李白呢?

如果非要纪念的话,倒是可以纪念一下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香妃的妈,就出自布鲁特部,清朝称吉尔吉斯为“布鲁特”。

3 阅读:1174
评论列表
  • 2024-01-04 00:31

    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和新疆的柯尔克孜不太一样

  • 2024-06-24 23:17

    就是他们在唐朝的怛罗斯之战临阵叛变,背刺了高仙芝。

侍儿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