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三国**:二百余回合的战斗,真的可能吗?

寒梦爱历史 2024-06-05 10:24:48

在《三国演义》中,常出现“回合”这一交战用语。如第 65 回,描述张飞与马超白日激战两百余回,夜间继续交锋数十回。三国时期,将帅交战均采用“回合”一词。“回合”原指古代交战时的一来一往。起初,“回”与“合”指的是车战中的一次交锋。从商朝至西汉初期,车战是主要战斗形式。战斗开始时,双方战车驶向对方,在距离较远时用箭射击;靠近后则使用戈矛交战;战车擦身而过,驶远后再次用弓箭对射。这一过程被称为“合”。战车驶远后,需掉头准备第二次攻击,这个过程就是“回”。然后两车再次驶近交锋。因此,交战顺序是先“合”后“回”,且每一个“回”都有一个“合”与之相对应。只有一方战败,战争才会结束。西汉之后,战斗对象变为北方匈奴,车战也转变为骑战,古战场上“回”与“合”交替的场景不再出现,但用“回合”表示战斗中的一次交锋的用法却延续下来。

《三国演义》中描绘战争场面时,常是在大战几十或几百回合后,根据战斗结果,胜方士兵再进行冲杀。然而,这种主将先厮杀,而后军士集体群殴的场面在中国有史记载的战例中并未出现。一般认为,古代冷兵器时代作战都需要近距离接触,团队聚集的冲击力是取胜的关键。胜利称为“集事”,失败称为“败绩”。因此,作战阵形至关重要。两军阵形不散,就会形成对峙状态。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一般列三军,左、中、右排列,列阵后开始厮杀。车阵在前,步兵在后掩护,阵法逐渐成熟。通常中军不会首先投入战斗(如著名的城濮之战,子玉中军未动而不败),总是两翼率先冲锋,从而形成两翼对圆。后来,尽管兵种逐渐增多,但列阵厮杀、中军最后投入战斗的模式基本成为惯例。所以,后期两翼部队总是布置在靠前位置。此外,还有一种排兵布阵方式叫雁行阵,此时不再是三军,而是两军,左翼称为左甄,右翼称为右甄。此时也可形成两阵对圆。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骑兵的装备与战术日益精进,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此外,铠甲和马具的制作技术也有显著提升。此时,许多猛将身着重甲,手持利刃,冲锋陷阵,在两军之间来回拼杀,甚至可能出现将对将的对决。斩杀敌将虽能鼓舞士气,但并非决定胜负的根本。步骑协同,依照阵法攻击敌军,仍是这一时期两军交战的主要方式。

至于古代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对战争场面的描绘,纯粹是为了吸引读者,着重刻画主要人物的英勇,渲染英雄色彩罢了。

1 阅读:18

寒梦爱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