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恢复了殉葬?是恢复,还是继承?
我们知道,从明太祖驾崩到明英宗驾崩的这段时间内,活人殉葬在明初存在了66年。
因此,有这么个说法,说朱元璋恢复了活人殉葬。
朱元璋
“存在殉葬”和“恢复殉葬”,中间能划等号吗?如果你说可以,那我们不用唠了。因为你用一个“恢复”,把大规模集体殉葬早就销声匿迹的唐宋,和明朝毫无间隔地连在了一起。
怎么的,这个时候把辽金蒙元开除了?遇到精华争着抢着要,遇到糟粕马上抽身事外,撇得干干净净。辽金蒙元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我绝对不允许你们不承认。
事实上,自汉代以后,中原大地上活人殉葬就越来越少了,到了唐宋时期就基本消失了,而一些边疆游牧族群,却依然保留著活人殉葬的习俗。
古代殉葬想象图
因此,真正引入这一残忍陋习的,反而是明朝前面的辽金蒙元。
《沈氏日旦》就明确记载了:“嫔御殉葬,夷俗也。国初犹仍胡元遗风,至英庙始禁,辈著为令。”
这里的记载就直接说明了,嫔御殉葬,是夷俗,是因为明初仍有胡元的遗风。
前面没有殉葬,你重新搞出来,那叫恢复!前面有殉葬,你继续搞殉葬,这叫继承,或者说受前朝殉葬习俗的影响!
因此,我们只要考虑一点,辽金蒙元到底有没有殉葬?
《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七记载:“初,契丹主阿保机卒于勃海,述律太后杀酋长及诸将凡数百人。契丹主德光复卒于境外,酋长诸将惧死,乃谋奉契丹主兀欲(耶律阮)勒兵北归。”
《辽史》卷七十一记载:“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
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
也就是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后述律平杀了大臣将领数百人为阿保机殉葬。等到耶律德光死的时候,大臣和将领们害怕也要去殉葬,于是计划拥立耶律阮。甚至在阿保机将要下葬的时候,述律平自断右腕来代替以身殉葬。
把为国效力的大臣将领都殉葬了,自己断腕来维持殉葬习俗的体面,残忍程度,可见一斑。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以及《大金国志》卷三十九的《初兴风土》,都记载了女真葬俗:“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
什么叫生焚,也就是活活烧死,你自己可以脑补,这说明金国同样存在杀生殉死的习俗。
比如1988年在哈尔滨发现的金国皇族齐王完颜晏的墓,与完颜晏合葬的女尸可能为宋朝公主,经过科学检测证实,其生前被迫殉葬,并遭受了残忍虐待和逼迫自杀。
金国皇族齐王完颜晏的合葬墓
到了蒙元时期,殉葬之风更加盛行。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成吉思汗死后以四十个蒙古少女殉葬。
《中国殉葬史》也有记载:“杀40名贵妇及大汗之骏马为殉。”
也就是成吉思汗死后,就有殉葬的行为。不仅如此,蒙元的秘葬制度,也会尽杀送葬沿途遇到的人。
成吉思汗衣冠冢
《成吉思汗传》记载:“诸将负成吉思汗柩归蒙古,秘其丧,在道,遇人尽杀之。”
成吉思汗最终葬在哪里目前没有定论,史学界有说葬在蒙古国肯特山起辇谷。从死亡地到起辇谷,有一千多公里之远,所遇之人都杀了,那数字之大,难以估量。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蒙古大汗时,杀最良之马以供蒙古大汗来世之用,蒙兀没时,送葬之途次,遇人尽杀之,其数在2万人以上。”
《马可波罗行记》
《心史》记载:“虏主及虏主妇死,剖大木刳其中空,仅容马革裹尸纳于中,复合其木,僭用金束之於外,皆归于鞑靼旧地,深葬平土,人皆莫知其处。往葬日,遇行路人,尽杀殉葬。”
《世界征服者史》记载:拔都死后,“以奴隶及妻妾殉。”
《多桑蒙古史》记载:元宪宗蒙哥之弟、伊儿汗国可汗旭烈兀死后,“依蒙古旧例,掷黄金宝石于墓中,以幼年美女盛饰殉葬。”
旭烈兀喝茶图
《心史·大义略叙》写道:“当他死后 , 他们为他杀死许多人和许多家畜 , 也包括他的妻子和最忠诚的奴仆们, 并将其与大汗一起埋掉, 这样还让他在阴间还有奴仆服侍 。凡流血最多的人被视为最爱他的人。”
《蒙古黄金史纲》中成吉思汗死前的一段记录:
“说毕,主圣又谕:‘我的这些赛德们,你们跟我一齐死吧!’雪你惕的赛音吉鲁格台把阿秃儿启奏道:‘你的玉成之邦将要寂寞的,你可爱的孛儿贴格勒津薛禅哈屯将要殉节的,你的合撒儿、别里古台二人将要服丧的……’启奏已毕,成吉思汗谕令:‘你们如今不必死了。为我的遗孀孛儿贴格勒津薛禅哈屯……’”
成吉思汗
《出使蒙古记》记录了一段正常的殉葬的方式:
“在把尸体放入墓穴时,他们把他生前宠爱的奴隶放在尸体下面。这个奴隶在尸体下面躺着,直至他几乎快要死去,这时他们就把他拖出来,让他呼吸;然后又把他放到尸体下面去, 这样他们一连搞三次。如果这个奴隶幸而不死,那么,他从此以后就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这些记载都描述了蒙元家族的殉葬,和送葬沿途遇人尽杀之的行为。
上次有个小可爱质问淮下书生,成吉思汗的陵墓都没有找到,你怎么敢说有殉葬?这句话有点可爱,朱元璋的陵墓虽然在那里,但你不也没见过里面吗?你怎么肯定有殉葬呢?
明孝陵
大家都是史料记载,谁也不比谁多点什么?怎么就双标上了?
另外,蒙元除了殉葬之风盛行,官府也会对以死殉夫的行为进行鼓励嘉奖。
《元史·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记载:“顺德马奔妻胡闰奴、真定民妻周氏、冀宁民妻魏益红以夫死自缢殉葬,并旌其门。”
《元史·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记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旌就是表扬嘉奖的意思,也就是说,元廷鼓励这种以死殉夫的行为。
《北虏风俗》的《葬埋》条说:“初,虏王与台吉之死也,亦略具棺木之具,并其生平衣服甲胃之类,俱埋之深僻莽荒之野,死之日,尽杀其爱仆、妾、良马,如秦穆殉葬之意。”
也就是说,到了明朝中后期,蒙古的王公贵族死后,仍然会如秦穆公一样,尽杀仆人、姬妾、良马来殉葬。
到了明朝,明英宗驾崩时,才彻底废除了活人殉葬制。
当然了,到了明末,同样是边地族群的建州女真,仍然存在杀生殉死的习俗。清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都曾以妃嫔或者侍卫殉葬。
清朝影视剧
《池北偶谈》中说:“八旗旧俗,多以仆、妾殉葬”,说明不但皇帝杀生殉死,王公贵族也是如此。
因此,明初的殉葬,其实就是受到辽金蒙元的影响。你如果非要说是朱元璋恢复了华夏历史上自唐宋就基本消失的活人殉葬,那么就等于不承认辽金元的历史地位,很显然,这是历史虚无主义。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