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满清的统治,那么这个动摇,究竟是怎么个动摇法呢?
太平天国运动
其实这个动摇分为两个部分,直接打击和间接动摇。
直接打击其实很简单,就是太平军对清朝传统军事力量的直接打击。也就是对清朝直属军队,八旗兵及绿营兵的一个直接军事消灭。
太平军打击八旗和绿营
比如两次攻破清军江北大营、两次攻破清军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比江北大营更精锐更凶猛,因此,江南大营被歼灭,宣告在华东地区、中南地区,再无直接听命于清廷的野战军队,清廷不得不把主要希望寄托于汉族团练武装湘军身上。
其他如政治上的打击,比如通过讨清檄文的宣传,来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最近隔壁南边的邻居通过无人机给北边的邻居撒传单,也是类似的作用。
讨清檄文
再如对满清特权阶级统治下的社会秩序的破坏。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太平军所占领地区满城的一个物理消除,以及对清朝地方署衙的一个破坏。
南京满城
还有就是对清朝经济财政的破坏。
首先,太平军长期占领富庶的江浙等地区,这些占领区你大清收不到税。
其次,大清为了应对战争和赔款,加重其他地区税收,加剧社会矛盾。
最后,清廷允许地方自筹军饷和自行征税,导致中央政府的财政和行政权力下放。
以上都是直接打击,下面淮下书生主要聊聊间接动摇。
从大清入关到咸丰前期,大清在各省设立总督和巡抚主副二位主官,又设布政使管理一省的财政、民政和官员考核,设按察使掌管一省司法。
清朝地方官职
这四个职务在咸丰之前,多由满人或者旗人充任。可以说,咸丰之前,地方政府的行政、司法、经济、军事等权力全部牢牢掌控在满清手里,汉人是没有话语权的。
这套体系能存在的基础,就是大清要有一支自己统御并战斗力爆表的军队。
而太平天国运动起来的时候,八旗兵早废了,绿营兵也不堪大用,没有像样的军队抗衡太平军,清廷不得不对此前的规定松口,乃至于咸丰嗝屁前说,“有能克复金陵者可封郡王”!
清廷松口的主要对策,就是敕令各地兴办团练来抗击太平军。地方团练名义上属于大清的,但实际上,大清不出钱,不出枪,军器粮饷都得自己筹备。
地方团练
大清只负责给你颁发营业执照,承诺自行练兵不算造反。
这么一来,地方上面有钱的汉人地主士绅纷纷捐资搞起了团练,并进入对抗太平军的队伍,从而博得一份军功。
地方团练抵抗太平军
也就是说,这些汉人地主士绅,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他们成为了团练的头目,而且是合理合法的。军队里当兵的,也只听头目的,而不听大清的,毕竟吃的不是你大清的饷。
地方团练一起来,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解决了,但地方上的汉族武装,却尾大不掉了!什么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刘于浔的江军等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于浔
这些汉族武装的存在,必然让清廷寝食难安。但要解决掉这些汉人武装,你也不能过于激烈,否则逼反了他们则又将是一次类似于太平天国的运动。大清折腾不起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他们封官许愿,用官位和实权换取他们手中的兵权。
于是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一大批汉臣也开始涉足总督或巡抚等职务了,一批批汉人封疆大吏由此诞生。
要知道,这些地方一二把手的职务,曾经是汉人为官的禁区,现在这些汉人封疆大吏,比从前担任同样职务的满人官员的权势还大。也就是满人曾经在体制内的绝对主导权丧失了,满清开始失去对地方的掌握了。
清朝官员
我们上期讲的“刺马案”,就是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慈禧用心腹马新贻去担任两江总督,替换掉曾国藩,以此来整顿裁撤湘军,从而收回地方权力。结果弄巧成拙,受到了湘军猛烈的反扑,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从此以后,清廷不再独断专行,而是必须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来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争取他们的支持。各地方督抚势力越来越大,往往在很多时候摆脱清廷的控制而各行其是。
最典型的就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向11国宣战时,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邮政大臣盛宣怀等人与各参战国达成了《东南保护约款》。同时秘密商议倘若北京失守而皇帝、太后不测,当由李鸿章出任总统支撑局面。
《东南保护约款》主要参与者
这次“东南互保”事件,就是清末地方督抚,公然对抗清政府的典型表现。直到后面辛亥革命的到来,大清被彻底推翻。
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不光是从军政财等方面给予清朝直接打击,更是成为了汉臣势力掌控清廷政局的转折,也就是间接动摇满清统治。这些都是他伟大且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你们觉得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汉人士大夫倔起
[抠鼻]可就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沙俄才有机会不废一兵一卒鲸吞海吃中国领土……
清末乱世就是起于太平天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乱世,接近百年的时间。
照你这个逻辑,八国联军也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