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演完诸葛亮,总结的一句话被扒了:演员照这个标准卷起来

三束故事 2023-11-26 15:39:13

读者朋友好,我是阿糖。

你看过唐国强版《三国演义》吗?

他演完诸葛亮,总结的一句话,你认同吗?

这篇文跟阿糖一起聊聊:「我踩在巨人肩膀才显高」的唐国强。

早期采访中,赵忠祥评价唐国强早已淡泊名利,给不给他奖,他都不会再耿耿于怀。

「我并不高,我踩在巨人的肩膀,显得我高而已。」

这是唐国强对赵忠祥夸奖的回应。

他说自己是占了便宜的。

观众对他唐国强的认可,更多的是他出演了一些大人物,观众把他和他饰演的角色混在了一起。

「我有老天爷给我的这个条件,让我去演了他,我从他那儿得到很多东西。」

之所以想到这段早期采访,

是因为刷到了唐国强的视频。

他宣传电影《开国将帅授衔1995》时,被问「好演员的标准是什么?」

和当年在吐槽大会说大同小异:演员拼到最后,拼得就是文化!

「书卷气不是演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一个演员,一生都是在挖掘自己,培养自己。通过什么呢?通过社会实践,通过读书。」

有网友说,看唐国强谈对角色的理解,就像是在听课。从未看过的我,为此去搜索了唐国强的视频。

印象深刻的是谈诸葛亮的两段视频。

第一段视频,是人物采访。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独。」

这是演完后,唐国强对塑造的角色诸葛亮的总结。

唐国强从诸葛亮前期的妆造胡子和发型等,说前期之所以是这样造型,是为了体现他出山时气势很旺盛,有点怀才不遇得以展示的轻狂,文士的轻狂。

老年以后,他眼睛开始出现那种依恋、忧虑。

「孤独,就是诸葛亮的晚年。」

第二段视频,是在霓虹国。

当年演完诸葛亮,唐国强应邀去霓虹国演讲。

他谈诸葛亮这么大本事,为什么不夺取王位?

「他要夺取王位,轻而易举的事。」

「那他为什么没有?」

「这就需要考察一下,中国历史上封建时期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文化心理和文化性格。」

「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为王者师,士为知己者死。」

「刘备失败以后,他为了完成刘备遗愿,带领一个疲惫不堪的蜀国,不断向魏国发起进攻,使这个国家能够减缓衰退时间,由于国内情况形势的变化,内部出现的问题等很复杂,加上他身体不好,27年以后病逝在五丈原。临死前他眼泪止不住的流,非常遗憾,觉得苍天怎么不再多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再继续干一点的时间。」

「诸葛亮有很多优秀品质,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诺千金的忠孝精神,全力以赴完成先帝遗愿,这些品质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侠义情操。

君以知己待我,我也以知己回报。

在那个时期,有侠客之心的知识分子都以这种精神为信念,不在乎荣辱。

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就是典型的侠客精神的代表事件。

而这种精神,是由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导致的。

唐国强在演讲时,能对这些历史知识张口就来,是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研究、理解。

为一个角色,补自身欠缺的知识,是演员的基本素养。

而不是只依靠剧本给到的台词描写,模式化地去呈现。这一点老一辈的演员,真的是新生代的榜样。

什么是好演员?

是摆脱滤镜和人设之后,对角色独到的理解。

人物精神和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角色性格前后为什么转变?需要注意哪些小细节?

而这些思考,是大多数年轻演员需要静下心沉淀的。

「聪明的演员,拼命把自己的强项,得以扩张,让观众忽略了他的弱项。」

「比较笨的演员,拼命把自己的弱势要拿出来,想改变。」

「像李雪健老师,李幼斌老师,他们演的角色,我都不敢碰。」

「反过来讲,可能我演的角色,他们也不去接触。」

「为什么?」

「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这是唐国强关于自己不能驾驭的角色的理解。

当时导演让他演《亮剑》李云龙,他看完剧本就拒绝了,驾驭不了。

相反,如果让李云龙去演伟人,大概也是缺少韵味的。

希望这能给新生代演员一些启发吧。

我是阿糖,野生码字人,感谢你的支持与关注嗷。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 weik 7
    2023-11-30 10:09

    只有理解了角色,才能演好,不是虚浮,这是好演员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