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的做人哲学:事上以敬,待下以宽

小卒话史 2024-07-03 08:28:34

文|小卒话史

清末有三位比较著名的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和小德张。严格来说,小德张没有正式服侍过慈禧太后,他伺候的是隆裕太后。安德海和李莲英都伺候过慈禧,而得权最大、伺候时间最长的莫过于李莲英。

很多清宫剧和清朝文学作品中,都有李莲英的形象,可以说但凡有慈禧的戏,基本上都会有李莲英的戏,他要么是主角,要么是重要配角。

在我们的印象中,太监没有几个好人,例如明朝时期宦官专权,祸乱朝纲,百姓深受其苦。所以一提起太监,总会跟不好的事情联系到一起。但纵观我国历史,太监大都是“坏得早好的多”。

在很多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李莲英被妖魔化,说他对上百般谄媚各种讨好,对下则冷酷无情、冷心冷面。更有甚者,说慈禧祸国殃民的背后都是李莲英在出谋划策。

可是这不是真相,更不是真实的李莲英。

事上以敬,待下以宽,这是李莲英的处世哲学。李莲英对待慈禧、皇帝或者其他一些主子尽心尽力、周到细心,对待下边人则比较宽仁有礼、和善友爱。只因他在工作中确实有敛财行为,所以很多人刻板地认为李莲英跟之前那些干政的宦官没什么两样,让他颇受诟病。

李莲英的顶头上司虽然是万人敬仰的皇帝和慈禧太后,但他从不染指政治,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不敢逾越的“红线”。对于这件事他是有深刻反思的,因为他亲眼见证了安德海的悲惨下场。

在李莲英之前,有个太监深得慈禧宠爱,他就是安德海。安德海只对慈禧毕恭毕敬,所以最后也官授四品,不过他对东宫慈安太后甚至对皇上,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对待下人更不必说,飞扬跋扈、颐指气使,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有的大臣想找慈禧汇报事情,安德海给人以颜色,从中百般刁难,收取好处。安德海因此得罪很多人。

多行不义必自毙。安德海22岁去山东济南,后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砍了头,死后还被暴尸三日。这件事虽然遭人陷害,但也是属于安德海自己的“因果”。大清律令规定,太监不准擅离皇宫或京城,除非皇帝出巡把你带上。当初安德海接慈禧命令外出办事,但办完事的安德海没有及时回宫复命,而是借机一路游山玩水,搜刮百姓,沿途的地方官好吃好喝伺候着,叫苦不迭。

朝廷大臣知道后密奏慈禧和皇帝,说安德海离京后花天酒地,逾期不归,骚扰黎民百姓。皇帝平日里也恨安德海,也在慈禧面前对安德海一顿批评,说他根本没把大清王法放在眼里。慈禧心想,如果这样的情况下再力保安德海,恐怕会被人戳脊梁骨,就命令丁宝桢按律处置。

安德海的下场给李莲英一个警示,当奴才的得摆正自己位置,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当主子。

就这样,他得到慈禧太后一点点宠信。安德海死后,21岁的李莲英出现人生转场,被任命为大总管。27岁时已经成了慈禧的近身之人。31岁时,李莲英可以和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46岁时得慈禧赏赐正二品顶戴花翎。李莲英成了整个大清朝最为尊贵的太监。

至此,从皇帝到百姓,从嫔妃到王爷,没有人敢小瞧李莲英。很多人都愿意奉上自己的人事,以求得他能在慈禧面前好言好语。但李莲英并非“照单全收”。处处小心,步步为营,该收的收,不该收的他分文不取。李莲英有自己做人的原则,这也是他能成为宫里“常青树”的关键。不惹主子生气,做事周全心细,对待他人和善亲睦,有这样的人缘,李莲英能够善始善终也就不足为奇。

从9岁进宫到61岁“退休”,李莲英还能官至二品,正是因为他从未越及“雷池”,因为他知道,清初统治者早就对太监的行为加以约束,雍正皇帝就曾规定,清朝太监哪怕功劳再大,官职不能超过四品。自己官至二品是慈禧法外恩赐,看似是个虚衔,但它却是慈禧对自己工作的认可。这份荣耀是多少太监做梦都不敢想的,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进入皇宫长达半个多世纪,李莲英几乎跟在慈禧身边一辈子,他经历了慈禧所经历的几乎所有大事小情,成了慈禧跟前不可忽视的人物。常说“敌人的朋友是敌人”,虽然李莲英是慈禧的心腹,但跟慈禧关系一向不对付的光绪皇帝,不但不反感李莲英,还对他很是感激。光绪曾直言不讳地说:“若无李安达(李莲英),我活不到今天。”

慈禧西逃时仍不忘虐待光绪。返京时,一行人路过保定夜宿。李莲英伺候慈禧安睡后,不忘去看一眼光绪。慈禧虽然对光绪心存芥蒂,但李莲英却没有因此跟光绪划清界限。他悄悄来到光绪身边,发现他对着枯灯静坐桌前,那些伺候的小太监也不知去向,显然他们是受了慈禧的暗示。但在李莲英看来,无论如何,光绪仍然贵为一国之君,不该如此受屈。

李莲英一问才知,光绪没有铺盖。时值寒冬,没有被子根本无法入睡。李莲英眼含热泪,抱着光绪的腿一顿嚎啕大哭,直言是自己做的不好,罪该万死。直接着把自己的铺盖都给了光绪帝。做人,雪中送炭永远要胜过锦上添花。不得不说李莲英考虑得周详。

李莲英进宫时,也许不会想到自己能红极一时。要不是当初迫于无奈,他跟皇宫不会结缘,更不会发生一系列关于他的传奇故事。

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清咸丰五年(1855年)净身为太监。古人进宫当太监,原因无非有3个:家境困难、战俘受刑、政治野心。

李莲英进宫属于第一种情形,迫于生计,他别无选择。李莲英是河北大城县人,在北京城南,离皇宫不远。在历史上,此地也出现过不少太监,明清时期最多,有名的太监也不少。李莲英小时候家境贫寒,据说在他六七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其父为此忧心忡忡。有一次其父夜里做梦,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说李进喜这孩子有可能今后会夭亡,化解之法是不入空门既入皇门。“空门”是出家当僧人,入皇门就是当太监。

李莲英的父亲自认菩萨点化肯定不能违背,而且当地也有当太监发迹的人,权衡之下决定让孩子进宫。李莲英7岁写下阉割“自愿书”,净身后在家休养一年多,9岁时被送进宫里。

不过,当太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的,要有人推荐,还要给引荐人费用。如果家里穷拿不出银两给引荐人,那就等被阉割之人当了太监后发了工资再给补上。因为太监工资少,除非是有权势的太监,否则往往要干十几二十年才能把这个引荐费用补齐。

值得一提的是,给净身手术下刀子的这类人有一个专业称呼,叫“刀子匠”。这类人在古代,大都是“绝户”人家,无儿无女,就像杀牛劁猪的手艺人。我们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些刀子匠所做之事也算“缺德”,所以每位阉割之人在手术之前,还要由本人对阉割自愿书进行确认,一旦后悔,刀子匠将立马收刀,让其走人,否则会觉得有损阴德。而且阉割前后还有诸多程序和细节不题。

不过李莲英始终没有后悔,也许在他看来,进宫不仅仅是谋生,也是实现自己抱负的新开始。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54

小卒话史

简介:品读历史、分享历史,感悟不一样的历史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