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艺术?还是垃圾?”
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上,一个名为《超级蜂巢》的毕业设计遭到广大网友的“狂轰滥炸”。更是引发了人们对“艺术”的思考。
艺术,本应是一种高雅美好的事物。但近来,央美学子的一些“怪异作品”却让艺术蒙上了阴影,引发公众的广泛质疑和反感。
这不禁让人感叹:艺术何以沦落至此?
号称“美育殿堂”的央美,又将如何引导学子追求真善美?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作品赘述篇章,争议燎原2024年5月23日,一件名为“超级蜂巢”的艺术作品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的狂潮。
放眼望去,这件作品赫然是一堆密密麻麻的纸箱子,高高耸立,宛如一座“垃圾大厦”。
不过,这个“蜂巢”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内部暗藏了一块大型电子屏幕。
上面循环播放着纸箱从“变废为宝”到“变宝为废”的全过程,加上动态灯光效果,赋予了整件作品一种“死而复生”的动感体验。
作品顶端还投射出一双“无形之手”的影像,似乎在操控着这个“蜂巢”的生生死死,产生了一种玄之又玄的感受。
看着实在让人费解:这不就是一堆废品吗?怎么还能冠之以“艺术”的名号?
作者是一名央美毕业生,她解释说这件作品名为“超级蜂巢”,其灵感正是源自对奶奶“收纸箱”行为的思考。
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诠释“速朽品”的理念——所有事物终将消逝,但在消逝之前都会发光发亮。
随之,该名作者还表示,自己为这个作品付出了很多心血,单是这些材料就花费了高达两万元!
而这上千个快递纸箱巧妙堆砌而成,高度直逼两人多高。
纸箱表面印满各种条形码、快递公司标识,或新或旧,错落有致地拼贴在一起。
细观之下,每个纸箱的形状大小都不尽相同,或方正或扁平,都是由艺术家本人一箱箱仔细裁剪而成。
在这个“复杂”的过程当中,作者还因此受了伤……
一顿卖惨加真挚的解释,听得网友是眼晕目眩,不知所以。
或许那些深奥的理念并非常人所能理解的,但网友们的注意点倒是落在了奇怪的地方。
“你说什么?这一堆破纸盒子要两万块钱?”
“要是奶奶知道自己收的纸盒子被做成这个,不知作何感想?”
对于是“艺术”还是“垃圾”的争论瞬间燃起,在网络上吵得沸沸扬扬。
当然,更多的还是质疑声:“这不就是一堆废品吗?怎么还能冠之以‘艺术’的名号?”
“收废品的大爷每天不就是在做艺术创作吗?难不成把快递纸箱堆积起来就是艺术了?”
这些讽刺性质疑,无不直指作品缺乏真实与大众共鸣,令人啼笑皆非。
而且,伴随公众的反思也愈演愈烈:央美这些“怪诞作品”是否代表了艺术教育的失范?
怪诞插画,真相更显可怖这件“超级蜂巢”艺术作品的事件确实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和质疑。
同时也让人们不禁再次想起了2022年央美系那起令人发指的“唐氏儿教材插画”事件。
翻阅往事,那一幅幅怪异、污秽的插画图简直让人汗颜:
小朋友的脸型被夸张地画得肥大如痴呆儿,场景中一个男孩正直白地搂抱一个女孩的胸部、掀起她的裙子,情节十分露骨。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怪异且带有情色色彩的画面居然出现在一本针对中小学生的教材插画中。
细思恐极,这等丑陋的场景置身于儿童教育读物之中,作为家长的怎能不为学子的教育质量而担忧?
当时舆论哗然,网友们纷纷抨击这种荒唐的行为,要求学校追查该教材的制作团队,了解他们制作如此低俗作品的动机和用意,以正视听。
更有网友质疑,作为国内顶尖的艺术学府,央美是如何能够允许这种败坏道德、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作品问世的?
除了一片质疑与猜忌的声音,更令人感到戚戚焦虑的是,当我们追溯到这一切的根源时,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这种败坏之作居然源自央美学生的笔下。
作为全国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央美向来被视为艺术的最高殿堂,旗下师生身怀非凡艺术家的浩气与远见。
然而眼下这件“唐氏儿教材插画”事件,又是如何能够发生在这里?
究竟是教学理念的失范,还是个别艺术家审美观念的扭曲?
一时间,人们对于央美艺术教育质量的质疑与非议,以及对于这些“怪诞作品”产生根源的猜测纷纷满天飞。
这不仅是对整个高等艺术教育系统的一记重创,迫使公众和权威部门不得不重新反思和审视当前艺术教育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谨防类似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
有其徒,必有其师除了前两起事件,还有一位央美教授的一组艺术作品在网络上走红,只不过这一次,其画风之怪异程度令人哭笑不得。
作品中的主角均是身穿校服的小学生形象,他们或戴着红领巾或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裙,乍一看应该是一群普通的小学生模样。
但仔细观察,这些小学生似乎与众不同,与普通孩子判若两人。
他们个个面色污秽,脸上布满污渍,貌似久未梳洗。
而再仔细看,他们面无表情,眼神也是直愣愣、呆滞无神,没有半点神采,就像行尸走肉一般。
更令人觉得骇人的是,这些孩子的头发凌乱不堪,发型诡异古怪,乱蓬蓬的,完全看不出是小学生的样子。
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位教授在一幅幅画作中,反复将这种古怪、病态的形象与红领巾这一爱国主义的神圣象征强行捆绑在了一起。
红领巾原本是代表着红色革命的少年血气,寄予了无数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福。
但教授笔下的这些小学生,却简直就是一张张面目可憎、面目全非的“纸片人”,令人触目惊心。
可以想象,如此另类怪诞的画风,定会给观众一种说不出的强烈违和感。
红领巾是何等神圣高尚的革命象征,却被生硬地拉扯到如此骇人的形象之中,实在不知所云。
面对汹涌而来的质疑与信任危机,央美师生不得不褪去高高在上的假面,开诚布公地予以解释。
这一作品所呈现出的怪诞景象,不过是寻求某种特殊艺术体验罢了。
而制作者们往往面临着长期的生存压力和创作困境,为了在艺坛中突围出击,他们不得不探寻一种前所未有的表现形式。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怪作”再无奇不有,正是艺术家们对生存焦虑的一种发泄和突破。
然而世人往往看不到背后的艰辛,只见那些奇异的作品面貌,遂对之横加指责,实在难免有病入膏肓的嫌疑矣。
唯美始终是艺术根本面对这等争议性作品,相比于一味地为“艺术”开脱,我们更应该反思:艺术和美育,于人又当如何为之?
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盖有深旨。
艺术虽神乎其神,但绝不该同大众生活割裂,反倒要时时洞见凡人烟火,方能契合人心。
倘若一味追求所谓的“高雅”,反而沦落为刻意卖弄的“作品”;若对于“前卫”的理解,竟至于玷污师生的珍视,岂不可悲可怖?
总而言之,对于艺术创作,我们当怀有谦卑之心,力持本分之操,如此方能彰显艺术之大智若愚的至高理念。
尤其在教育层面,更应避免刻意追求某种叛逆姿态,反而要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那些将红领巾等神圣符号与肮脏形象强行拼凑的作品,无疑会引发家长们的愤怒与焦虑。
毕竟学子们稚嫩的心智,往往对师长言行有着天然模仿的习惯,稍有反常便可能导向歧途。
家长们的担忧可见一斑。
因此,央美及诸多美育机构理当牢记“德艺双馨”的初心。
唯有重视学子的品德修养,启迪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方能诞育出纯美的艺术佳作,为新时代注入正能量。
艺术创作岂能沦为纯粹的“噱头”和“反差”?
倘若片面追求所谓“前卫”,反而背离了艺术本真,那才是对艺术的亵渎。
结语艺术之路任重而道远。作为艺术殿堂的中坚力量,央美及诸多艺术学府当以此事为鉴,引以为戒,确保美育大计永不偏离正途。
倘若艺术失了其本真,艺术教育又奈何?艺术应当彰显人性之美好,引导学子追求真善美,方是艺术之根本。唯有如此,才不辱艺术这一伟大事业,才能真正培养出堪为时代瞩目的艺术英才。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真正的艺术必将源远流长,终生不息。
【参考资料】
1.环球网-2024.05.25-《央美毕业展作品被吐槽像“一堆垃圾”?作者道歉,网友吵翻!》
2.和讯网-2022.05.29-《北京互联网法院认定:吴勇设计工作室不存在!教育部最新发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