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才艺术家,还是一事无成的疯子?”
2008年,在江西的街头,有一位“怪异”的拾荒老人。沉迷绘画40年,为此丢了体面的工作,就连妻儿也离他而去。
然而,如此大的牺牲,换来的却是专家的不屑一顾,直言:“画得一般!”
那么,此人到底有何来头?
他又是否如专家所说那般“徒有其表”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个偶然的发现2008年8月的一个普通日子,赣州街头行人寥寥。突然,一个形迹可疑的身影引起了网友“点点繁星”的注意。
只见那人头发凌乱不堪,衣衫褴褛破烂,嘴里还自言自语,模样活脱脱一个疯癫老人。
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却手持一根残破的粉笔,在一块陈旧的废弃木板上聚精会神地作画。
“点点繁星”远远望去,虽然画作的材料朴实无华,但栩栩如生的形象、精细入微的细节,分明出自大师之手。
一个疯狂而天赋异禀的人物,矛盾感瞬间涌上心头。
好奇心与惊诧之情促使她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人,仔细端详起他的画作。
果不其然,近看之下,每一笔每一划都透着一股出神入化的气息,即便是最微小的部分,也仿佛活了过来。
大吃一惊之余,“点点繁星”连忙掏出手机,对这幅堪称杰作的画作毫不吝啬地拍下数十张照片,生怕错过了任何精彩瞬间。
她甚至鼓起勇气向那位“疯子画家”搭话,希望能一探他的底细。
回到家后,点点繁星迫不及待地将这些照片发布到自己的网络博客上,并撰写了一篇名为《那人,那画,那艺术!那惊人的画作!》的文章。
配以相关的描述和分享,一时间便在网络上引发了轩然大波。
有人称赞这位“疯子”是“当代梵高”、“中国的毕加索”,对他的画技赞赏有加。
而也有人则质疑他作品真实的水准,说这只是媒体为了炒作而渲染的结果。
那么真相究竟如何呢?
驻足不前的人生这位拾荒者名叫徐荣发,对于艺术,他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痴迷。1956年出生于赣州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他,自小就展现了非凡绘画天赋。
6岁起,徐荣发就爱在地上写写画画。
尽管家境贫寒,父母仍会给他买来最精美的颜料与画笔,鼓励他大胆追求梦想。
回忆起童年,徐荣发自嘲是个“孤僻症儿”,因为同龄孩子再也找不到这样痴迷作画的玩伴。
但邻里看到他的画作,都惊叹于其精湛技艺,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1978年,徐荣发这个农村青年凭借出色的绘画天赋和优异的高考成绩,被一所重点美术学院录取。
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投身于艺术世界,沉浸在色彩、线条的海洋里。
看着那些大师们的杰作,他对自己将来也能成为画坛巨匠充满了无比的自信和憧憬。
毕业后,徐荣发没有如愿进入艺术院校任教,而是被分配到母校南方冶金职业中学当了一名美术教师。
尽管事与愿违,但学校领导看中了他过硬的专业功底和创作热情,多次将他评为“优秀教师”并予以重用。
同事们看着这个才高八斗却只教美术的年轻人,也直言不讳地说:“徐老师,你简直就是放璞于野林了,你就应该潜心绘画事业!”
徐荣发听了这些话,内心的艺术梦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后来,他娶了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二人的小家庭其乐融融。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对于只是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感到前路渺茫。
那股对绘画事业的渴望如同熊熊燃烧的野火,叫嚣着要在艺坛上大放异彩。
为了这个梦想,年过40的徐荣发向学校请了一年长假,孤身前往广州追逐艺术梦想。
妻子劝阻无效,只得暂时同意。到了广州后,大城市的生活远比徐荣发想象的艰难残酷。
昂贵的房租、冷漠的人际关系、门难进户的画院,这一切都让这个艺术家的梦想在破碎的边缘。
一连串的碰壁和失意,让妻子再三劝阻,最终带着孩子离开了他,独自回了老家。
生命中最绚烂的一笔徐荣发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几经周折,连教师的铁饭碗也保不住了。没了家庭,没了事业,就连身体也不再配合,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导致右手残疾。
一切曾经的辉煌都化为乌有,荣华富贵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而这一切,只因他对画画的偏执与虔诚,决心不为生活所阻。
在这失意人生最低谷时,1根手里拿着的铅笔,成为了徐荣发唯一的精神寄托。
即便右手已废,他也毅然改用左手作画,继续追求那个埋藏内心深处的梦想。
徐荣发用废旧的木板、破烂的粉笔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将人物、景致等细节刻画入微。
才华果然是无处不在的,即便在简陋条件下也熠熠生辉。
就这样,他混在街头,四处流浪,靠乞讨维生,却从未放弃过素笔栖身。
哪怕饥寒交迫,他也会省吃俭用,购置颜料继续画画。
对徐荣发来说,艺术高于生命,只有画笔在手,灵魂才算活着。
世人的争议与偏见直到那一天,他被“点点繁星”捕捉进镜头,一时间引发广泛关注。网友们看到徐荣发作品后纷纷拍案叫绝。
以粗糙的材料创作出如此出色的画作,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一些热心网友更是寄望徐荣发能被相关机构重视,希望他能像梵高那样,不再像现在这般颠沛流离。
但荡气回肠的梵高式悲情人生,在徐荣发眼里似乎并不重要。
“我只求在艺术上能获得心灵的满足。”83岁的老人语重心长。
他显然已摆脱了名利的羁绊,铭记的只有内心对艺术那份执着的热爱。
然而,当地美协相关负责人却给出了一记冷水浇头——徐荣发的作品还未达到入会的专业水平,只是表现了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这种评价立刻在网上引发了热议。
有网友直指专家身为同行却对“疯子画家”如此不友善,视而不见他那份永恒不灭的艺术追求:
“他的水平不够吗?那你们来看看他用一只手在大街上临摹的作品!”
也有人理性认为,艺术确实与生活有着巨大的落差。
评委们除了水准,或许也审视了入会人员的职业修养,否则恐难符合专业性的要求。
生命的最后绽放不过对于专家如何评判,老画家并未作太多反应。他早已看淡了“入会”与否,心无旁骛地投身于艺术创作。
在徐荣发坚韧的内心深处,世人的评判与否定都无关紧要。
他只为了自己,画他所爱,爱他所画,岁月就在这种纯粹里走向终点。
年迈的身体正在一点点衰败,但徐荣发并未放弃生活。
靠微薄的低保维生,穿梭在大街小巷,捡拾生活的渣滓继续作画,哪怕只是草草几笔。
艺术是这个疯子老人的全部,是他这一生唯一的执念。
放弃了它,他的生命就将变得索然无味,正因如此,才造就了这番今天的生活景象。
有人将徐荣发比作梵高,二人确有几分神似,除了同样天资过人、穷困潦倒,最关键的是内心对艺术宗教般的狂热与虔诚。
对梵高来说,画笔是他表达内心世界的唯一出口,以至于为了艺术而不顾一切。
而徐荣发也是如此,他用画笔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渲染了最绚烂的一笔。
执着一生的艺术追求可以说,疯狂的艺术家往往都是这副孤高而可悲的模样。明知身边的世人难以理解自己,却偏偏要去追求自己内心那份执念,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艺术与现实之间,他们一次次做出了痛苦抉择,最终换来或许只有别人的鄙视与不解。
但那又怎样呢?艺术永远是第一位的。
除了艺术,徐荣发的这一生还留下了一段悲壮的人生经历。
为了心中那份梦想,他不惜家庭破裂、妻离子散,抛家舍业离开安稳的生活,甚至放弃了曾经的光荣事业。
在这一路的探索道路上,他尝尽了人生百态。
年轻时的骄傲与蓬勃朝气;中年后的彷徨迷茫与身心俱疲;晚年的清贫与孤独...
徐荣发仿佛一个个身份的缩影,但他并不后悔。
对他来说,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艺术之路注定是孤独而漫长,只要内心达到了那份宁静就好。
结语平淡的生活,波澜的一生,艺术永远是徐荣发人生的主旋律。就让这支笔一直在废墟上涂抹最后的颜色吧,直到生命的尽头。
于是,这个疯子画家的世界里,再没有了虚华与功名利禄,只剩下了内心永不止步的那份狂热与执着。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徐荣发个人简介
2.澎湃新闻-2022.03.21-《66岁“疯子画家”一夜成名,画出天才之作,被称“中国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