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发动的灭佛运动,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钱荒”难题

张苞评文化 2023-06-22 12:11:02

柴荣发动的这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他想用这种办法,解决自唐朝中期以来就困扰朝廷的钱荒难题。

唐朝末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五代十国之后,拥兵自重军阀此篡彼夺,干戈扰攘,战乱不断,给社会经济和货币流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当时最为核心的经济问题,就是从唐朝中期沿袭下来的钱荒难题。

所谓钱荒,就是流通中的铜钱数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通货紧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古代长期选择使用以贱金属铜为货币金属,导致价值相对比较低的铜钱,满足不了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繁殖而日益增大的对货币流通总量的需求。为了缓解这一难题,只能不断地加大铜钱的铸造量。

但是五代时期,一方面因为战乱造成开采铜矿的坑口大部分都被废弃,直接断绝了铜料的来源;另一方面则是随着佛教的兴盛以及僧侣队伍的壮大,很多铜料,甚至是铜钱都被销毁铸造成了铜像或者是其它的器物。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铜钱的外流。这既有北方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掳掠,也有南方沿海地区因为贸易而流向海外。

总之,进入五代以后,钱荒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这一矛盾,个个短命的朝廷都曾经想出过很多的办法。譬如:实行短陌制。就是因为缺少现钱,在支付的时候,可以不用足额支付。后唐的时候“京师用钱八百五十为贯,每百才八十五,河南府以八十为百云”。到了后汉,“官府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五陌,至是民输者如旧,官给者以七十七为陌,遂为常式”。另外一种办法就是铸造铅锡等劣质的钱币,如南汉国铸造的乾亨通宝铅钱,就属这类。

0 阅读:2

张苞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