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神舟五号腾空而起,92岁钱学森见杨利伟前,问了3个问题

文史达观 2024-07-14 21:28:56

2003年10月15日,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上午9点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轰鸣,承载着中国飞天梦想的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载着杨利伟驶向浩瀚的太空。

那一刻,已经是92岁高龄的钱学森,坐在床上,双眼紧盯着电视机。

随着飞船的升空,钱老的身体不自觉地向前微倾。这个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一生贡献的赤诚之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航天事业的发展。

21小时23分后,按照预期任务,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在内蒙古主着陆场。

当时钱老得知飞船返回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表达了想见一见宇航员杨利伟,他也迫切地想听一听来自太空的第一手消息。

就在钱老等待杨利伟的过程中,钱老关切地问了三个问题,令人无不充满敬意。

第一个问题:关于着陆点

92岁高龄的钱老,身体大不如前。但他的头脑十分清晰,关注着航天事业的每一步。

“他是从内蒙古那儿下的?”

在杨利伟到来之前,钱老不自觉地,用微弱的声音问出了第一个问题,那就是飞船的具体着陆点。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饱含着钱老对神舟五号降落过程的深切关注。

它不仅是对杨利伟乘坐飞船归途的询问,更是对航天任务每一个环节严谨态度的体现。

他深知,飞船的平安归来,是无数科研人员精心设计与严格测试的结果,也是保障宇航员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

身旁的工作人员深知钱老对航天事业的深厚情感,他们耐心而细致地解答了钱老的疑问。

详细描述了神舟五号在内蒙古草原上的降落过程,以及为确保宇航员安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当时钱老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头以示赞许,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个问题:关于王永志

听完身边工作人员对飞船落地点的回答后,钱老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王永志还在吗?”

身边人员赶紧回答:“在,他一直在基地盯着。”

说起王永志,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也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

他不仅是钱老的高徒,也是工程院首批院士,为我国航天领域立下了不朽功劳。尤其是我国“东风二号”导弹发射时,他以自己的才智确保了试验之成功。

我国自主研发的“东风2号”导弹,诞生于特殊时期,因资源受限,故障频发。

其中一次发射时由于天气暴热,火箭推进器在高温下发生了汽化和膨胀,燃料贮箱内不能灌注发射所需的燃料。

这将严重影响导弹的射程,使弹头无法飞抵预定着陆区。这个问题不解决,东风2号也就算不上中近程导弹。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就得增加火箭推进器。

但是燃料燃料箱容积有限,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燃料。这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为此指挥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一个个方案被否决,众人一筹莫展,这时刚刚30出头的王永志提出了一个建议:减少600公斤的酒精,这枚导弹就能达到预定目标。

这是他经过精细计算,大胆提出的“逆向思维”。

但是王永志提出这个方案之后,众人一致反对:明明燃料不够还减少燃料。

众人不理会王永志的建议,方案被否定后,王永志特意找到钱学森。再与钱老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论证后,钱老觉得王永志的观点有道理。

于是钱老将火箭总师喊过来,指着王永志说:这个年轻人说得有道理,就按他说的办。事实上,结果果然提高了射程的目标。

后来王永志的创新思维在中国航天领域多次运用,他也被任命为运载火箭研究院的院长,后来又被举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正因如此,钱老对王永志记挂有加。还有就是有王永志在基地盯着,也是他最放心的。

第三个问题:关于陈信

“医学院研究所的陈信还在吗?”

这是钱老问的第三个问题,他想知道他的老友、老同事陈信的近况。

陈信作为中国航天医学的重要领军人物,他为中国的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科学的保障,也为中国的航天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航天医学与航天研究人员,航天宇航员同等重要,正因如此也是钱老关心的所在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岁月的流逝,先前与钱老一起工作奋斗的同仁,或者志同道合的挚友,一个个都或多或少的离开人士,钱老的询问,也有对老友的关切成份。

“他年纪好像比我还大一点。”钱学森又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旁人连忙回答:“没有,他80多岁。”

听到这个回答,钱老轻轻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虽然钱老已经92岁高龄,但他对于航天事业的关心从未减少。他所惦记的每一个人,都像惦记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从那时起,有一个传统悄然形成。

每一位即将执行任务的中国航天员,都会来到钱学森家中报到。这不仅是对这位航天泰斗的敬意,更是航天精神的传承。

钱老的三个问题,看似平淡,其背后蕴含着对航天事业的期盼,对航天同事、战友的牵挂。

这三个问题,在让我们感受到钱老智慧和情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钱老的关注与期待。

2009年10月31日,钱老因病去世,享年98岁。

他的离去,让全国人民深陷悲痛和惋惜,让全世界的科学界感到了无比的敬意和缅怀。

他的一生,是一部中国航天事业的传奇,是一部中国科学事业的史诗,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荣耀。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他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史册。

读者们,关于“钱学森的三个问题”,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3 阅读:219

文史达观

简介: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